首页 房产 家居 手机版
刘备前半生一事无成,后半生怎么就突然崛起了
查看: 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备前半生一事无成,后半生怎么就突然崛起了 [复制链接]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6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哪怕你掰开手指头去算,在同时代有资格care刘备前半生一事无成的人,恐怕也只有曹操、孙权、袁氏兄弟这几位。


当年刘备丢了根据地流落到曹操手下当小弟,曹老板在青梅煮酒时其实大可pua刘备:


小刘呀,你看你也三十好几了,天天像孙子一样被人追着打,一块地盘都守不住,连老婆孩子都丢了,你要好好反思反思半辈子怎么白活了~


可曹老板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把刘备夸成天龙人,认可了刘备是能与他平起平坐的天下英雄。


这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句: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刘备不像袁氏兄弟一样,有四世三公的家族人脉,门生故吏遍天下。


刘备的先祖刘贞(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早在汉武帝时就“酎金失侯”,被夺去爵位,降为平民,所以在刘备出人头地之前,皇室支脉宗亲的身份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


刘备也不像曹操有个权倾朝野的宦官爷爷;还有个家财亿贯、三公之位随便买买买的老爹。


他爷爷刘雄查无此人,他老爹刘弘不过是基层公务员,而且在刘备幼年时就撒手人寰。


刘备更不像孙权,刚成年就接手了父兄打下来的江东基业,还附赠全套S级文武班底。


他十五岁之前一直跟着老娘织席贩履,要不是同族接济,连书都读不起,奋斗了N年,才靠真刀真枪搞来了自己的第一笔天使轮投资——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数百金。


刘备走不通像曹操那样入太学、举孝廉的高干路子,一出仕直接就给安排洛阳北部尉。他只能靠死人堆里挣来的军功(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三十岁才当上县令。


从曹操的视角看,刘备虽然实力远不如自己和其他诸侯,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制造者”。他明明出身低微,却在复杂混乱的时局中日益壮大。先是得到大商人资助,拉起义兵发迹;中间丢官亡命,却又靠上了何进的势力,咸鱼翻身;此后虽然被黄巾军所败,但投奔公孙瓒,地位有增无减;救援陶谦,居然得到了素昧平生的陶谦的信任,当上了徐州牧,成为封疆大吏之一;后来联合他曹操,又灭了吕布;如今到了许都,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连他也不易控制了。


刘备的这种才能,近似于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谓的“感召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是一种近乎宗教教主的气场和感染力,能令人衷心信从。


所以如果你读三国,大概率从曹操、孙权、袁氏兄弟的发迹史上学不到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身上没有一个点是跟你契合的,你只能从出身与你相近的刘备身上才能学到东西。


真正有资格说刘备前半生一事无成的,只有感叹髀肉复、生功业不建、而潸然泪下的刘备自己。


刘备前半生,堪称毫无私心,师从大儒卢植的他,追求的是以拯救万民为己任的王道,这也是他追赶不上行霸道的曹操之原因。


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王道”重于“德”,德胜术而王,而“霸道”重于“术”,术胜德则“霸”。


任安喜县尉时,痛打傲慢的上司,挂冠而去,可见他的刚正不阿;做平原相,在天灾害民,贼盗蜂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剿除盗匪,安抚民众“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可见他的勤政爱民,连刺杀他的刺客也被感动,“不忍刺,语之而去。”


统帅仅数千人马驰援徐州,解救被曹操屠戮的百姓,更是一种义举,心中所想的全是尽己之能,匡扶风雨飘摇的汉室,安抚久困兵戈的苍生。


直到收留了如惶惶之犬的吕布后,吕布以现身说法给他上了最生动的一课,乱世中容不下情意,对敌人的仁慈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


被吕布背刺,全军上下陷入“饥饿困淑、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绝境,连家小也被吕布夺走,此时的他终于有一丝丝动摇,或嘲笑自己的养虎贻患,又或感叹乱世的无情。所以在吕布向曹操乞命时,他没有顾吕布不害其妻子之德和辕门退兵之恩,而是促成了吕布如妇人般被缢死的结局。


在曹营屈辱偷生时他并未放弃心中的梦想,就是重振汉室,所以当董承等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毫无胜算的政变得时候,他也义无反顾的也参加了,但毕竟经历了太多风雨的他已不再单纯,所以才会请缨攻击落魄中的袁术,用以进为退的方式逃脱了成为外戚集团殉葬品的命运。


虽然有动摇,但此时的刘备依旧没有放弃他“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初心。


寄居刘表篱下时,他遇上许汜,两人议论天下人物。谈到曾在徐州牧手下担任典农校尉的陈登,许汜说:“陈登这个人,虽然是很有名望之士,但是性情粗野,不能礼贤下士。”刘备说:“我在徐州住过,与陈登相熟。你说陈登性情粗野,不能礼贤下士,可有什么例证吗?许汜回答说:“以前我曾经遭受祸乱,四处奔走。有一次我路过下邳,拜见陈登。他见到我时很不热情,没有一点主客之礼,很长时间不与我说话。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自已睡大床,让我睡下床,真是怠慢。”


刘备冷笑说:“许先生虽有国士的名望,可如今天下战乱不已,你本来应在此国难之时忧国忘家,济世救民,可你却只顾置买田舍,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这正是陈登轻视你的原因。不用说陈登不和你促膝长谈了,要是我呀,会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在地上。”许汜听了,面色通红,低头不语,满脸羞惭。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晚年创作此句时定居于江西上饶,有了一百间房子的庄园、妻妾成群。此时他代入的不是刘备,而是许汜,这个曾经的豪杰,应该在默默地说,卧槽,老子怎么混成了年轻时候最讨厌的样子。


读者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奋斗这么多年,难道不是为了“求田问舍”吗?又有什么脸质疑玄德公的刘备前半生呢??


直到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后,刘备再次遭遇一系列的失败,赤壁之战算是他个人命运的触底反弹。进入后半生的他才终于从残酷的现实中惊醒,看清了自己追求的那种“外圣内王”,单纯以仁义取得天下终究是一种美妙的空想,想起老祖宗的那句“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诚如鲁迅所言:“在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人民之所以讴歌,就为了希望霸道的减轻,或者不更加重的缘故”。


取益州让刘备付出了相应的道德代价,习凿齿、苏轼、叶昼等人都明确提出过批评,取益州造成百姓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此点《演义》特意不加渲染。史载刘备曾允诺部下抢夺成都府库宝物,这显然不利于刘备仁者形象塑造,故为《演义》所不取。


《三国志》《华阳国志》等文献均谓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方面“吏民咸欲死战”“众咸欲力战”;刘璋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吏民莫不歔欷涕泣”。关于刘璋获得吏民支持这一点,嘉靖本、黄正甫本等几个版《演义》均据史照录,毛本则实施了笔削。


《演义》写庞统规劝刘备取益州,提出此举符合兼弱攻昧、逆取顺守的汤武之道,便是试图在理论上消解此举带来的“惭德”。


《演义》里的刘备也认可了庞统的“金石之言”:“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也。若拘于礼,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用之。且‘兼弱攻昧’,五伯之常;‘逆取顺守’,古人所贵。……历代以来,多以权变得天下。”


抛弃彻底的王道,开启“霸王道杂之”后,刘备集团的崛起也按下了加速键。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处理|手机版|帮助中心|法律顾问(丁律师13706106116)|

客服:0511-86588000 广告部:0511-86580666 15605290000 微信:dyhuajun QQ:6078942 技术:18006100669

丹阳翼网 ( 苏ICP备05003134号 经营性ICP证:苏B2-20140213号 )苏公网安备 32118102000172号

GMT+8, 2025-9-19 00:31 , Processed in 0.08202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系统支持: Discuz! X3.2

柯本光学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2009】312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