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肺部12毫米结节,常州武进人医的医生仅用一针便消灭了,全程仅耗时10分钟
|
7月8日,武进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上演了一场智慧医疗的“精准狙击战”——借助全市首台“Robio定位机器人”,医生仅用一针便消灭了患者肺部12毫米结节,全程仅耗时10分钟。这标志着我区正式迈入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时代,传统2小时定位流程被压缩至分秒级,精度跃升至惊人的0.1毫米。
手术台上,59岁的周先生全程清醒,几乎无痛感。“以前结节才3毫米,现在长大了……机器人肯定更精准!”术后他即刻下床行走,恢复良好。这一切得益于机器人的“火眼金睛”:光学导航系统自动规划路径,避开血管、骨骼等“雷区”,机械臂灵活旋转,直击病灶核心。主刀医生武进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王强形象比喻:“如果肺上三四十个结节的患者,若用传统手术,把肺上的结节切掉,你都不够切的,而机器人就像智能排雷兵,杜绝了反复穿刺的出血风险。”
智慧化医疗正改写诊疗规则。武进人民医院引入的“Robio定位机器人”是苏南地区唯一一台,已完成近60台手术。其4~5分钟的微波消融术,既高效灭活结节,又最大限度保护健康组织。未来,该技术将覆盖肝脏等多器官结节治疗,为高龄、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新希望。这场“针尖上的革命”,不仅是武进医疗的首创,更是人工智能赋能健康的生动缩影——以毫厘精度守护生命,让微创治疗走入千家万户。
穿刺机器人的六大核心优势1.精准导航 一针到位穿刺机器人搭载光学导航系统与多自由度机械臂,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实时模拟穿刺路径,避开骨骼、血管及重要脏器,确保穿刺针精准直达病灶,一针到位率显著提升,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结节或位置复杂的病灶。2.智能呼吸追踪 动态调整系统可实时监测患者呼吸运动,同步调整穿刺路径,有效减少因呼吸位移导致的误差,避免反复穿刺,降低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风险。3.高效省时 辐射更低传统穿刺需多次CT扫描定位,耗时长达1~2小时,而机器人辅助仅需术前1次CT规划及术中1次确认,全程仅需10分钟,辐射暴露降低50%以上。4.人机协同 操作更稳医生通过高清影像实时监控,结合机器人机械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毫米级操作,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大幅提升。5.基层推广潜力大技术标准化降低了手术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有助于推动精准穿刺技术下沉至基层医院,惠及更多患者。6.减少医患辐射暴露医生可在远离辐射源的操作台控制机器人,大幅降低长期辐射伤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