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灯彩(秦淮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彩起源于汉代,伴随上元张灯习俗而融入中国人的文化血脉,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经过时代发展,灯彩成了吉瑞祥和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古至今,绚丽多姿的灯彩展现了人们对节日的期盼与欢愉之情。春节期间,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秦淮灯彩源于六朝时期,为句容秦淮河一带沿袭至今的传统灯彩制作习俗。句容秦淮灯彩造型典雅、色彩明洁,具有质朴纯美的乡土气息和浓厚鲜明的地方特征。其传统工艺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制作材料和工艺技术,不仅汲取了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而且糅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将形、色、声、光、动等新元素融于一身。通过运用夸张变形、对比呼应、抽象写意、象征借喻等表现技巧,尽情汲取本土养分,同时又采撷外来灯彩表现形式,使得句容秦淮灯彩既不失古都传统风范,又焕发出现代时尚风采。
秦淮灯彩既有小巧玲珑的传统花灯,如荷花灯、兔子灯、金鱼灯、元宝灯、狮子灯、蛤蟆灯以及一些纸扎花灯等,又有以现代工艺的新型材料制作的声光电控花灯,如大型组灯《双龙戏珠》、《金鸡报晓》,情景灯《白蛇传》等。秦淮灯彩题材十分丰富,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风民俗等无所不包,其形、色、质、彩,均记录了秦淮河流域人民用火文明的历史轨迹,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