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一步两全其美$ k) c5 o9 ]3 g L& E. Y
5 V2 X, ]4 J4 M, I皇后郭圣通"数怀怨怼"刘秀对她的冷落,且诅咒阴丽华。
) b( U) y. @* p; X6 g- q8 r/ C; ~2 l6 ]% @0 T" {/ I
所以在公元41年,刘秀正式废黜郭圣通。8 y+ X) H ~. K4 D6 t8 `& q
8 r% s1 |* f! M8 F) B' b0 T皇太子,郭圣通所生的儿子刘疆"戚戚不自安",果断听从太子讲师郅恽的建议,辞去太子之位。
# ] c) J! c. C; F* _& k: K9 e! T" P! u% Q) @. O# d
后立阴丽华所生的刘阳为太子,即后来的汉明帝。$ b- u7 m1 E8 u" V
9 @, @- [, Y, E2 P4 ~+ Y% W兄长的退让,让皇族平稳的过渡,没有出现兄弟相残而争位的悲剧。刘疆的明智之举得到了父皇的认可,也得到了弟弟的敬重。( n7 \6 ~8 ]5 j9 F: z' ^2 Q
) r$ t; J! F# ^5 V! W3 q) p9 V
刘彊为东海王后,光武帝刘秀念其“废不以过”,又特许刘彊兼食富庶之地鲁郡,并以鲁为国都。一人获封两国,合二十九县。
, r F. W) X; W" A
/ }& }- b/ P9 x$ O' _$ Y; i刘彊去世时,明帝悲恸,赠以殊礼,升龙、旄头、鸾辂、龙旂、虎贲百人。
4 b# |0 X, B# f5 A& x5 R4 _! N
7 f7 R: _( q- U9 X: c# V后刘彊的后代一直传国不断,直到曹丕篡汉。
8 Y3 t+ W% r; a, h
: E0 V' s+ F# ^- G4 S反过来说,如果刘彊坚持不退让,从道理上也说的过去,皇嫡长子,而且已经被立为太子18年,且没有过失。7 l+ ?& ~8 s( Z `8 {: H$ X8 q
/ Y) E; |" o3 G5 n但是这样做就会带来无休止的争斗,让父皇左右为难,诸弟摇摆不定,明争暗斗······,那可能真的是天无宁日了。
. J$ v0 @ e* f
5 R: B" H5 ^" C3 [, k/ ~比如唐太宗时太子承乾和魏王泰的相争,李泰不满足于藩王,企图取代太子李承乾而代之,不断给李承乾暗中使绊子。
0 u0 `: m/ u7 M s# y5 g# n3 }( y: o G& a( C/ q4 a
最终导致承乾发动政变,事败后承乾被发配到黔州,李泰也被废除魏王的爵位,在三十五岁那年死在了郧乡。 u8 y$ m# q- P- p8 X7 U
1 z; I% {3 ]* i, Y- y
不知退让的结果往往就是两败俱伤,长远的看真的是划不来,你看太子承乾和魏王泰的相争,两人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由晋王李治登上了大位。- V( O3 ]* O2 S5 Q; W
1 _& j' w: r: d% A- R( F/ v谦让的结果往往是比较好的,但问题是很难做到,所以在古代也是比较受到推崇的。
( N- Z% n/ Z+ I/ C! T+ E9 `. V4 T1 W7 \7 L
在《史记》中被放在世家第一的就是吴太伯,太伯与弟仲雍见太王欲立季历然后传给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江南,文身断发,以示绝不继承王位。
" x5 F) Y' b; h- i+ ^2 P2 U- ^. R5 B/ |4 ?
这一退让父王没有任何烦恼,传位给季历,然后季历传给姬昌。太伯与弟仲雍有此谦让的美德,让人尊敬,所以在世家中被排在第一位。
6 k; P9 u5 X# c P) T
( N0 Z2 p# l! O0 L, ` D$ G% r孔子在《论语》中对此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x1 P6 b4 _) |+ _4 g
$ O6 I# a3 h7 S/ o
一让走吴山。知父王心意,所以离开中原,来到岐山西面的吴山;
5 p6 x. Z$ z" X3 x( U c) m7 ~/ h" W4 }2 y9 C, i9 h0 W: b: S
二让奔梅里。太伯和仲雍得知父亲病故,立即赶回奔丧。季历要把王位让给太伯。太伯坚辞不受,最后来到无锡梅里,这就是太伯的第二让;& Z8 a4 C1 ]& a. d6 X* a; |" L* H
& E! I- _3 o5 c1 C* V( ?* X
三让姬昌。公元前1193年,季历死,他的的儿子姬昌请太伯继位,太伯再次让位于姬昌。
) p# n5 r, N) R* d9 u# t, n, j* q( s1 @ N7 T9 @6 P' O2 N" j7 x
唐代陆龟蒙在《和袭美泰伯庙》写到:
0 p( r+ _- W) s' e- Z* c2 R1 a% c% f. b2 i' Q v
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
7 w, U8 N- b* c; |# M) v6 U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6 {* U5 a" e" p
; B$ }: o& z2 y) |0 r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退一步可能是两全其美,争一争两败俱伤。
8 [( o2 d4 Z: w# ]& u
- F! e" j; W; n7 g" y( l: \孔颖达说:谦为德之柄。
8 G! ]! U" Q# r9 {
3 S7 S) w: Z7 d《易经》中谦卦的每一个爻都代表着吉祥,这在其它六十三卦中是没有的。
; Q9 n, n1 t* R
, t7 T: \) w' p1 M+ g8 N& h也就是说能够从始至终都秉持谦逊,那一定是无往而不利!
; |! y: k3 a7 ?3 p
! v8 N* p8 P4 n! d' V S2 n; Y. T6 G/ v. i1 M- r! T! u
p1 N- H4 u% H+ o. i2 A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