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线索征集为丹阳全市域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一)1911年以前建成的,由老城墙、护城河等围合的城区、镇区以及历史上无城墙但建设集中的区域。重点调查在城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历史遗存丰富、历史风貌集中的片区。
(二)1911年至1949年建成的,体现近代历史进程或成就的区域。重点调查老街巷、老广场、老公园,老厂区、老仓库,老码头、老车站,老租界、老领事馆,老校区、老办公楼、老邮政局,老作坊、老饭店、老茶馆、老电影院,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风貌集中或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片区。
(三)1949年至1978年建成的,体现新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区域。重点调查老工业区、老窑厂、老矿区,老航道、水利闸口,老居住区、老广场、老校区、老公园、老礼堂、老供销社、老旅社、单位大院,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及周边地区,以及历史风貌集中或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片区等。
(四)1978年以来,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区域。重点调查老商贸区、老厂区、老校区、老港区或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片区;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代表性建筑、雕塑和节点空间;彰显丹阳地域文化与东方美学的代表性建筑、节点空间等。
(五)其他具有特殊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丹阳鲜明的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诗词戏曲文化、沪宁历史文化廊道、战争战场以及反映当代重要建设成就并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区域。
(六)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水利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创新平台、近现代工业产业设施、重大水利设施等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