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家居 手机版
别大意!丹阳疾控最新提醒
查看: 79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事件] 别大意!丹阳疾控最新提醒 [复制链接]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0-29 16: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秋季,蜱虫”仍趋于活跃期

它们携带很多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常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

蜱叮咬人体后

可以使人感染一种叫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疾病

我们先来给它断个句

发热伴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这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62449jh9aax8ltzi77a7t.png
162450i8zedvewjvtjhc38.png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参照乙类传染病管理),于2009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症状等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病死率高达20%。该病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多见,全年均可发病,高发于4-10月。

162450dmziihnunn9cj9n0.png
162450hbrn99qpbsqplprb.png
162450i901w96w9wh8o33o.jpeg

传染源是什么?

162450vssvdyhtm9syrr5v.png

发热伴传染源主要分为3种,包括携带病毒的蜱虫(最重要的传染源)、染病的患者及死者、染病的动物(包括牛、羊、狗、鸡、鼠类等)。

162450lc1c31sef9emm5oo.png

传播途径有哪些?

162450x2krb3td9btz1mm2.png

1. 媒介传播(蜱虫叮咬)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经携带病毒的蜱叮咬传播。夏秋季节,人们外出垂钓、采摘、割草、狩猎时易被蜱虫叮咬,致使感染发病。

2. 接触传播

 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因本病死亡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传播。特定条件下,血液或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因喷溅、溢洒或干燥后搅动等原因形成气溶胶,通过口鼻腔粘膜或沾染皮肤破损处而传播。

有哪些易感人群?

162450oryu3isaz0jc3lyw.png

 人群普遍易感。在本病流行地区,在丘陵、山地及林地等区域生活的居民、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及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患者的医护、陪伴和探视人员,以及死亡患者殓殡人员如未进行规范防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有哪些临床表现?

162450ox69q7v9qkisxws1.png

● 潜伏期1-2周,多为6-9天

 发热伴起病急,临床上一般分为发热期、多器官功能损害期、恢复期3期。

● 发热期

 一般表现为发热伴乏力、肌肉酸痛、头痛;部分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突出。

 多器官功能损害期一般发生在发病后一周左右,可与发热期重叠,持续高热。重症患者可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 恢复期

 一般在发病后 2-4 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有并发症者则病程延长。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四型,以中型和重型为主。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的患者,预后较差。

162450r3mwrt6639w69of6.png
防范蜱虫病
主要是防止被蜱虫叮咬

如需外出请做好以下措施

162450uspmlseczcd0b0a0.gif

 预防蜱的叮咬

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162450xzxf3ygbnnqtaq05.jpeg

如需进入蜱类的栖息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穿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不要赤脚、穿凉鞋。

162450tbmd5vvqdq1d8db6.png

野外活动,应经常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清除附着在身上的蜱;裸露的皮肤可以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浸泡或喷洒。

162450g6v36o98se3l5fr2.png

 蜱叮咬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等部位。人被蜱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一旦发现被蜱叮咬,不要用手生拉硬拽,可用镊子或树枝等物间接取出蜱,以免损伤皮肤。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无水酒精(或碘酒、碘伏)棉球浸润皮肤上附着的蜱,待其麻醉后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162450qruc8rgbg881fhz2.png

 如何早期发现

被蜱虫叮咬或疫源地野外活动者,应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进行血常规及相关检查。

162450p23iipixkd3q69ht.gif

预防“发热伴”

记住三句话:

野外劳作长袖穿,归家查蜱不拖延

发热呕吐速就诊!

来源:丹阳疾控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25-10-29 1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像这样的通知单要通过各地居委会发放,在网上告知没人注意
     
3#
发表于 2025-10-30 2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注意安全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处理|手机版|帮助中心|法律顾问(丁律师13706106116)|

客服:0511-86588000 广告部:0511-86580666 15605290000 微信:dyhuajun QQ:6078942 技术:18006100669

丹阳翼网 ( 苏ICP备05003134号 经营性ICP证:苏B2-20140213号 )苏公网安备 32118102000172号

GMT+8, 2025-11-5 12:13 , Processed in 0.10857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系统支持: Discuz! X3.2

柯本光学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2009】312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