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家居 手机版
社会写真
查看: 39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事件] 社会写真 [复制链接]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16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 什么是新农村?

新农村,这一概念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是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的综合概括。它不仅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体现,更是农村法治社会和制度良好运行的结果。

## 一、新农村的内涵

### 1. 生产发展

新农村的生产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上,强调解放农村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这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 2. 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包括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 3.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强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建设新农村文化。这包括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 4. 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表现,强调对新农村规划和布局的要求。这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 5. 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强调农村法治管理的表现。这包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农村法治化进程;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 二、新农村的特征

新农村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 1. 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新状态

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或城镇化,而是对农村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农村建设注重保持农村的独特魅力和特色,避免将农村变成城市的翻版或复制品。

### 2. 新农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乡村环境。

### 3. 新农村注重产业发展

新农村建设注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引擎。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4. 新农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生活品质。通过修建农村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和水利条件;加强农村通信网络、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现代化生活。

### 5. 新农村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这些公共服务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

## 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助于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新农村建设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新农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保障、基层组织、教育、文化、卫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25-3-16 1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没有非常手段
哪来家财万贯
     
3#
发表于 2025-3-27 2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看看就好
     
4#
发表于 2025-3-28 0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处理|手机版|帮助中心|法律顾问(丁律师13706106116)|

客服:0511-86588000 广告部:0511-86580666 15605290000 微信:dyhuajun QQ:6078942 技术:18006100669

丹阳翼网 ( 苏ICP备05003134号 经营性ICP证:苏B2-20140213号 )苏公网安备 32118102000172号

GMT+8, 2025-4-3 04:22 , Processed in 0.09353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系统支持: Discuz! X3.2

柯本光学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2009】312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