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刀叉吃窝头
( j9 T `, a0 O# V# W4 H: _
& f: F! N; U5 f$ a( Y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曾经风流倜傥,留学德国,到晚年已经很穷了,只能吃窝窝头,但他吃窝窝头却用西洋刀叉——这是他当年留学德国时留下的习惯。虽然很穷了,但是吃西餐的习惯可很难改。6 j+ k2 b& T9 r# l# c5 Z' Z( Z
1 ]0 l7 x& `! q: m# {) J
可见一种习惯形成了之后,是很难改变的,就象小时候就说的家乡话,即使他成功成名了,即使很富裕了,房子、车子都换了,但是这个口音还是改不了。所谓乡音无改鬓毛衰。即使头发都白了,还是乡音不改。
9 E$ w9 m& N5 l( u$ o
5 P1 K8 g) H w, Z- ~/ O好的习惯、教养会让人受益一生。犹如树苗小时候弄直,长大了就自然是直的。等成型了就不好改了。
. E6 |1 m1 y7 U6 ^9 R
' S% O5 \. f* m& k p: b |正因为如此,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也很重要,所以有了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成长的好环境。人说跟好学好,跟坏学歹。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k4 \, a7 T& b1 @5 n8 q( A0 f6 Z4 N) P* J, K+ l1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典故也是这个也是,花钱买房子很容易,但是能够和品行高雅的人在一起不简单。8 w4 `0 `1 T1 m9 F# f4 z+ u
, l( ~3 v O% M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_" V9 }: V) @1 a! S8 D# r
8 i: n5 s8 i: H3 e如果没有经济条件去选择外在的环境,那么读书也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古代的经典著作都是浓缩了千百年来的精华。# I0 l. j* b& w6 s! J
( k0 L7 I2 X* y$ W李密牛角挂书,虽是放牛郎,也是喜欢读书。
5 m5 r$ W1 b \: R0 r8 v$ e. d8 G* j
张华带书放羊,虽是放羊倌,也是手不释卷。
, d2 V5 _5 j; C& A$ k, p2 l+ K# V9 m3 y3 c# K; I
小时侯学到的东西可以让人终生难忘,人的大脑就象一个容器一样,好东西装的多了,自然就会有好的品行,因为人的行为都是思想支配的。反之,亦然。
4 O2 P; b! a) i* S
0 D8 x+ Z# D9 u: g常看书的人,自然知道岳飞的忠,关羽的義,韩信的忍,诸葛亮的智,苏东坡的豪放,娄师德的大度······
1 J9 {( } v Y( H! j/ [9 u: v6 a# R4 i
不用刻意的如何,潜移默化中机会受到熏陶和感染,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吧。/ ?; p( |& e7 x) \6 W* N
& {# m$ q& n4 ?. ?! ^《乔家家训》中说: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富贵。
; w U0 t* w$ `6 s0 b9 t: `* N
1 U( Z: h( s- x+ Q( o如果用这个来衡量的话,富贵也不是那么的难,多读好书,自然就有了学问,精神财富自然就多了。
?$ [, W8 L: O# a. @% ^4 r% P V& I8 h$ m
学富五车,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层涵义呢?8 j( @5 {% D" { @! g8 _ G8 ^
6 l+ h! l4 v5 L
" C1 I6 t, H) E% F6 p% N$ s#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