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冤家路窄心地宽/ v9 }/ j* j8 ~0 p
" K; v8 x2 m1 n- P; C1 s7 a冤家路窄,这是个基本常识,但也有宽容的时候。
; W& e1 e4 v) x
' G/ _2 E# C( R# P今日看《资治通鉴》,东汉末凉州刺史梁鹄找到盖勋,和他商议要杀“从事苏正和”。从事,即汉刺史的佐吏。
/ l% U4 t0 x# h+ O F/ u/ ]0 A+ J1 l/ A6 V0 M4 P+ U+ ]. ^
盖勋和苏正和有仇。梁鹄想借刀杀人。谁知,盖勋当即拒绝,说:“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x2 I, n% F7 } \
9 y+ ?2 q1 h. v! k; m4 i
这就是不乘人之危的典故。然后,盖勋又从大局出发,让梁鹄善用苏正和。
. C. b( l1 N# O) C
4 R' V9 m* O2 E* C" F' B梁鹄听之,赦免苏正和。
% a5 y- B% ?# L: \ K
! {: m0 E% C H8 _, I- e" k! w2 i, V看到这儿,我觉的这个盖勋不一般,公与私分的非常清楚,没有公报私仇。5 t; M. C: A& v' F
) u. I# h2 M$ r( O! ~5 C# j' c他和苏正和是冤家,但是并有影响到他的理智,在别人要处理苏正和的时候,没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 N0 J$ V* V8 j3 `- p, q9 N' Q
$ i# w& N% |; p& b恰恰相反,替这冤家说好话,等于救了人家一命。给人感觉真正有长者的风范!
6 c" q5 H/ V$ T! N& I; v. K& d) V- H1 I( w8 N
梁鹄也应该有所震动,他的观念以为盖勋求之不得呢?但是恰恰相反,盖勋的做法超出了他的认知,在道理面前梁鹄也是选择了理智,也是不错。
/ f* \' l; H# s/ x+ F' p2 y; j' b# |2 E8 @
这个故事又让我想起,举贤不避仇的晋国祁黄羊,悼公问他: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吗?你为何要推举他任职呢?
* z8 v/ g& a. E9 X; h" W( ]7 p, X: ]( r4 D% D- \
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能接替我的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3 z+ D0 Q& l& W3 ^, z' M* e( p. l# F( n
3 {+ J8 N) t9 ]$ l8 F+ c解狐上任后果然称职。悼公为什么疑惑?因为祁黄羊的认识也超出了悼公的思想理念,悼公认为举荐仇人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听祁黄羊一解释,又认为言之有理。) S' W6 S# p& l K1 ^+ e
1 f# H3 P. b( V
一句话,任人唯贤,而不是以私怨、或个人的喜欢厌恶来衡量这个人。
4 C9 T+ }1 I' O, v$ w, S
8 u5 w0 p( o4 P1 h个人的修养、认识的高度决定了言行的高度。而影响正确认知、判断的最大障碍就是情绪。
9 E8 b, G. e* h- X; y5 l( r. [. x4 ~3 S. B
但感情和理智是形影不离,有时难以分的那么清楚。
5 J* a) |# _7 o, J# z: y Q2 Q2 t, t9 m# S% C' k+ ^
不被情绪带动的人那就不是一般的人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真是不简单的。7 ^ W7 V0 g5 B3 V+ N
+ q3 n6 L" r* r6 b& A! @2 ]
不说大的,谁能在气头上能够主动的冷静下来,已经是不一般了,因为很多人都曾经在气头上,说了过头的话,甚至于做了过头的事。
' _$ L; o4 E8 n2 ]# y: i- a9 o: ^' ?5 H5 R8 ]7 Z/ T
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就是清官在处理家事的时候,也往往难以摆脱情的纠缠。
/ W% ?4 [0 o% ~2 ~1 C* _, T
9 {5 ?' a0 P: u7 H. E成功的时候容易得意忘形,有点飘飘然;失落的时候往往垂头丧气,甚至于对自己妄自菲薄。9 ?1 X! @+ p6 r; N
8 s$ D' k+ t/ v- r& D* w0 L
宠辱不惊,要能做到那真得是有一番功夫。: g; o3 o/ e8 ~* J. |2 ~8 R
2 X: F6 a5 j, C! A1 |& c
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控制情绪很重要!
9 {9 s. B- z1 Z+ F# R, m Q$ V% B3 w: h/ F1 M8 T
6 e) z" b* I3 K'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