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野 菱 早上,我去农贸市场买菜,看到有农民摆摊卖菱角了。哦!秋天到了,菱角熟了。 啊呀,菱角这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食物了。此话怎讲?眼睛说:“每年到这时候好像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嘴巴说:“我已经好多好多年没碰它了”!它们所言极是。自从我成年后有了工作,特别是这几十年来,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食品极大丰富,一到秋天,各式各样的水果琳琅满目,能被嘴巴选择的优良果品不胜枚举。而这菱角呢,论口感,生吃它不如苹果梨子,熟吃它不如芋头山芋,自然,它渐渐地就淡出了食谱,被嘴巴淘汰了。 所以,现在看到了它,也只是目光一扫而过,完全失去了儿时的嗜好。只有童年时期,那时候食品匮乏,经济条件又差,我们乡童哪儿来苹果梨子吃啊?到了秋天,对于我们乡童来说,不用花钱能吃到的水果唯是野菱。那时候,小河池塘水质良好,水面上大都覆盖着菱盘,有野生的,有种植的。野生的我们叫它野菱,种植的我们叫它家菱。家菱的叶片菱盘都比野菱大,果实也比野菱大,当然,家菱的果肉也比野菱好吃。虽然它们有贵贱之分,可我们当地人口头上习惯统称它们为“野菱”。因此,采摘菱角在我们那儿就叫作“翻野菱”,为什么用“翻”字呢?我猜想是因为采摘时需把菱盘翻过来寻找吧!话说至此,还正勾起我把童趣回忆: 吕城镇的河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叫庙河,距离大运河约四五百米,几乎平行。河面上曾有一座小型的石拱桥,人们称它为庙桥,庙河与庙桥皆因近旁的将军庙而得名。1958年之前,从古泰定桥到庙桥之间有一条直通街道,南段叫四街里,北段叫五街里,其实靠近庙桥那儿,住家就稀少了。过了庙桥再往北,有一条较为宽阔的大路,拐两个弯通达老火车站。因此,吕城镇上人乘火车大多要从庙桥上经过。 那时候,从我家到庙桥另有蹊径,是我小时候外出玩耍经常走的路,一出家门拐进隔壁师弄里,斜穿打谷场,再经双池塘,然后有一条宽畅的农埂与五街里向交汇于庙桥。我记得,那时候在庙桥西南边还有生产队分给我家的一块自留地呢!所以,大运河和庙河都是我儿时瞒着家长偷偷与小伙伴玩耍的地方,我啥时候学会了游泳,他们都不知道。 夏天,走在庙桥上张望左右,只见河面上覆盖着密密麻麻的菱盘,菱盘下还会时不时地传来各种奇怪的声响。菱角成熟虽有先后,但没有负责人开会通知大家(那时候还是农业合作社),谁也不会私自下手。 那年,临近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天下午,邻里的两个小伙伴来约我:“大敏,今天庙河里有人翻野菱了,咱们也去吧!” 我赶忙制止他们别大声嚷嚷,别让我爷爷奶奶听到,他们知道了,肯定不会让我去。我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先去,我做一下准备,候我爷爷奶奶不注意时,我就来。” 那时候,我个子虽瘦小,但已经能帮家里抬水了,我知道我肩上扛个木头洗澡盆笃定扛得动。以前,在我们那儿夏天洗澡,家家都有个椭圆形的洗澡盆,我们俗称它叫“长脚盆”。长脚盆大约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盆深约二十厘米左右。百十斤的大人坐在里面翻野菱都不成问题,何况我这个小不点儿,那时我肯定不足五十斤。所以,我自信满满不会出安全问题。 小伙伴走后,我把我雨天用的木屐拎一只放在筲箕里,摆在不显眼的地方,一者当板凳,一者盛菱角。然后,我把长脚盆从后面披屋里搬到堂前大门口,躺在里面看小人书,爷爷奶奶见了也习以为常。我静静地等候着他们的动向。不一会儿,爷爷拄着长烟筒出门了,小弟小妹在后面天井里缠着奶奶不放,我趁机赶紧把长脚盆竖起来,盆口朝右,右手抓住盆沿的中部,左手也帮着抓住盆底沿,两手合力向上一提,盆的下端移到了膝盖上方,接着两手往下挪一挪,膝盖用力向上一顶,同时两手也帮着往上一送,上了肩,头抵着盆底,右手扶着盆口,左手拎起筲箕就跑。我只要进入了师弄里,“逃跑”就成功了。 我一口气歇都不歇就来到了庙河边,嗬!早有许多人在采摘了,菱盘被采摘过一眼就看得出来,不像原来那样平服了。我找个浅滩的岸边放下木盆,当时我习惯就赤着脚,虽说第一次翻野菱,却非常老练地爬上木盆并坐稳在其中。我人小体轻,木盆浮出水面老高,我逐渐把木屐往前移动,人靠前坐了,“船”头盆沿就接近水面了,但千万不能让水漫进来。这样“船”头一低,那“船”尾自然就翘上天了。那时,我人虽小,但懂得保持左右平衡,知道侧翻很危险。曾听大人讲过,掉入菱盘塘里,菱盘缠身,你就是会游泳也无济于事。所以,一开始,我坐在木盆里身体僵直不敢乱动,等双手划动向前一段时间以后,才慢慢地放松自如。 小伙伴们见我来了,在离我不远处跟我打招呼,并告诉我:“我们得知消息太迟了,摸着大人们的屁股,剩下的大都是野菱了,不过,仔细寻找也有遗留下的家菱。” 我说:“野菱就野菱吧,家菱是人家种的,人家要采摘去卖钱,想想也轮不到咱们呀。”说着就边划边翻寻,并尽可能地朝菱盘较平服的水域划,边划边找边采。大部分的家菱盘都有人翻过了,但翻过的菱盘中也会有遗留。再说了,大人们也不可能像箆网那样箆一遍,疏漏没翻动过的也不鲜见,碰着了就像吃到了开心果。野菱,大人们无意顾及,那就馈送给我们小朋友了。我们虽然收获不太理想,但很开心。我还是第一次在水上划“船”呢!而且划的还是“双桨”!以前在学校里音乐老师教会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这歌真好听,内容也让人向往,可是,我们都坐在课堂里,既无双桨又无小船,更无波浪,美丽的白塔啥样子?谁也没见过。说实话,未触景何生情?只能凭唱词想像,提升着情绪而已。今天!今天真让我荡起了“双桨”,真让我的“小船儿”推开了波浪,我怎能不开心不激动呀?不由得,《让我们荡起双桨》脱口而出,越唱越得意。小伙伴听到我唱,立刻也跟着和了起来,大家越唱越开心,秋风阵阵,真好似“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唱着歌,划着桨,采着菱角,这样的情,这样的景,这样的童年,怎能叫我不留念? 那天,虽说收获不符理想,但隔一段时间后,交叉的脚前就会堆起了一堆菱角。我曾不止一次地把它们往身后拨移。不管咋说,对于我们小朋友而言,在玩耍中能有如此收获,已是心满意足啦! 一直躲在云层里的太阳公公,在天的西边露出了笑脸,他告诉人们,不早了,该回家了。大人们纷纷上岸了,同时,也招呼我们小孩快上岸吧!那到也是,有大人在,我们小孩总觉得有安全感一点。大人都上岸了,我们也就划向岸边,爬上岸,拖上“小船”。我小心翼翼慢慢地把菱角往筲箕里捧,不能快,野菱角特尖锐,扎手!菱角虽然不算多,捧捧也有多半筲箕哦! 我们几个,不约而同的姿势,右肩扛着木盆,左手提着篮子,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带着我们的劳动果实回家了。快到家门口时,我的心却跳了起来,因为我是偷着跑出来的。果不其然,迎接我的不是掌声和大拇指,而是一顿训斥。我也习惯了,凡是未得到大人允许的行动,回来肯定要挨训。不过那时候,我喜悦的心情尚存未减,心底里还在荡着双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