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容易发生中暑的作业包括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季的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工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室外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深矿井作业等。
1.热射病(含日射病):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之后出现 “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甚高,是上述类型中最为凶险的一种。
2.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常呈对称性,尤以小腿肌肉为最,伴有收缩痛,突然发病,时而发作,时而缓解,病人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一般起病迅速,先有头晕、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1.对高温作业劳动者应进行高温季节来临之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八级)、癫痫、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用人单位加强作业场所管理,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隔热措施、通风降温等方法,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
3.加强培训和教育,普及防暑降温知识,提高高温作业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配备防热面罩、工作帽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4.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等。
1.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
2.让患者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
3.意识清醒的患者,或者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
4.出现高热 、痉挛、意识障碍等症状的患者,拨打120的同时,持续降温,并确保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