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前身为公立埤城初等小学堂,创建于1905年,一个世纪以来,学校历尽沧桑,几度易名,却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镇江市文明单位。
学校占地50余亩,学校区域由北向南科学有机地分为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大块,整个校园四季见绿,小桥流水,假山水池,曲径通幽,景色优美。
新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1990年异地重建,百年的风雨孕育了学校墨香浓郁的校园文化和和谐丰润的人文环境。学校占地面积35414m2,生均占地面积20.31m2。校舍总面积达10328m2,生均校舍面积5.92m2。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分明,学生活动总面积15509m2,生均活动面积8.9m2。我校是江苏省园林式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官立访仙镇初等小学堂”。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包括工厂区)。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5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有28个教学班,班班配有电脑、43英寸背投彩电、实物投影仪。学校现有电脑265台,人机比例达6:1,拥有3个网络教室、2个自然实验室、3个学生阅览室及乒乓馆、健身房、音乐欣赏室等各种活动室32个。
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创建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896人,占地面积24451平方米,建筑面积11488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1322平方米。
运河中心小学创办于1916年,1998年易地新建,1999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验收,是一所在新土地上矗立起来的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8790平方米,绿化面积16095平方米。信息化覆盖到每个教室,学校现有电脑室、阅览室、科学探究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等各种活动室22个。整个校园树木葱茏,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处处洋溢着生机。
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坐落于千年古镇,三国名将吕蒙在此屯兵筑城的吕城镇。因集千里运河之灵秀,蕴千年古镇之精华,成为吕城人民的骄傲。 校园整体布局合理,楼群贯通、区域鲜明、功能齐全;校园自然环境优美,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雕塑喷绘、古木新绿等被独具匠心地布局组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漫步校园,仿佛置身于典雅清丽的江南园林之中,校园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宋井、明柏、清碑都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画廊、橱窗、壁画、雕塑,都散发着浓郁的育人氛围,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
历经百年的薪火相传,学校不断发展壮大。
丹阳市蒋墅中心小学位于丹阳市东南部,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与常州市钟楼区接壤,是丹阳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学校2000年易地新建,占地面积28339平方米,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760多名学生,专任教师49名,中学高级教师3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8人,其中,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一支德教双馨的优秀教师群体已逐步形成。
学校布局合理,气势恢宏,校园内厅廊相接,草坪相环,花草、标牌点缀其间,和谐怡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蜡梅、天竹、湖石”谓之“三香”,是学校旧址“山响斋”遗物。
丹阳市珥陵中心校始创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0六年),校址在珥陵镇东街同善堂内,取名为“公立珥陵初等小学堂”。有校舍六间,老师2名,学生二十余名,第一任校长杨景云。民国十二年(1923年)校址迁移到珥陵西街东皇庙内,改名为丹阳县立珥陵第四高等小学校,亦称“四高”。有校舍四十五间,教师十五名,学生三百余名。由于教学质量较高,被省教育厅称之为“丹阳县学校之冠”。
日寇1938年入侵后,学校停办,校长魏长寿为协助游击队开展工作,出面复校,师生自行组织上街抗议演说“还我学校”,地方政府被迫宣布复学,学生减少到200人。1945年,学校被日寇烧毁,停办一年之久。而后,由珥陵商会集资重建校园。1949年丹阳解放,学生有人生机,徐金保担任校长,有教师15名,7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校舍40余间。1952年,县确定为“县重点小学”。
1969年,珥小被拆散,公社建珥东、珥西两座完小。一九七九年九月,以珥西完小为基础,恢复“丹阳县珥陵中心小学”。三中全会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现有面积39732平方米(59.6亩),生均占地面积40平方米;校内建筑面积16179平方米,生均面积16.2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0245平方米,生均面积10.25平方米;场地总面积12682平方米,生均12.68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内藏书56326册,生均藏书量56.32册。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微格教室,可进行网络学习、教研和远程视频活动。
学校创办于1921年,坐落在丹阳城南郊凤凰山旁,占地3496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7.02平方米;建筑面积8976平方米,生均19.77平方米;体育场面积8400平方米,生均18.5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66万平方米。拥有简朴大方的教学楼,四合院式的综合楼,食宿兼容的生活楼。教学楼拥有16个多媒体教室,综合楼配备了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舞蹈房、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图书室藏书16787册,生均37册。建有塑胶运动场。
丹阳市司徒中心小学,创建于1915年,位于丹阳西郊全国“眼镜之乡”——丹阳市司徒镇,学校历尽沧桑,几度易名,现以成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百年老校。学校总占地40余亩,整个校园布局合理,分为三大分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整个校园绿草如茵,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优美。
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练湖度假区,学校创建于1913年,1991年易地新建,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文明老校。学校现占地22270㎡,建有平整、适用的塑胶操场和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科学实验室2个,学生计算机136台,学校食堂已达镇江市A级食堂标准。学校各项设施已达江苏省现代化学校标准。
丹阳市正则小学是由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百年沧桑中校名虽多次更迭,但吕先生亲手题写的校训“正则”二字却延用至今,其“品行端正,思想纯正,为人诚正,处事公正”的内核已经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做正则人,育正则心”也成为全体正则人教育事业的共同愿景。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 翻开历史的尘封,两千多年前屈原以正则为自己的名,一百年前,吕凤子先生以正则为学校的名;走进历史的今天,正则人以正则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赋予“正则”新内涵,高品味推进,高标准发展,全心全意,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力求在管理、教育、教学上进一步形成鲜明的正则模式!
丹阳市实验小学起源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鸣凤书院,先后历经白云街高等小学堂(1901年)、第一高等小学(1912年)、实验小学(1932年)、白云小学(1934年)、白云街中心小学(1944年)、简师附小(1947年)、丹师附小(1959-1967年)、东方红学校(1967年)、丹阳县实验小学(1980年)、丹阳市实验小学(1988年)等历史阶段。
截至201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52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966平方米;有省特级教师2名; 截至2019年,学校有教学班56个,学生2735人。
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九一二年(即民国元年)的春分,荆村王氏凡年满十八岁以上的男丁都集中到王氏宗祠,对列祖列宗行大礼祭拜,并大摆酒筵宴请各位。族长在酒宴上宣布:两日后的初六日,荆村学馆就在祠堂的中厅开馆……
开馆先生就是蒋焕廷。二十多个学生,年龄小的从六、七岁的开蒙佬到十四、五岁的少年。教的仍是传统私熟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和《论语》等。也是私熟形式:早晨学生进校早读,上午先生教,学生读背,中饭后学生到校写大小字,由先生看、改、批,再后学生又是读背,先生理课等。
一年后,一九一三年,陆陆续续就有邻村的臧家、步圩弯、庄里、马王,还有王巷和郦巷的孩子也来到荆村就读了。
蒋焕廷先生在荆村学馆将近十年,后来又相继聘请臧家村的臧嘉树(老六)和臧双二,东王村的王夕林,胡桥的束文蔚,豆庄的周道南等来坐过馆。学生最多的时候约在三十年代中期有近八十个。现有八十几岁的老人回忆曾有这样一件事来佐证。三十年代荆村王氏东、西分长之间不知为了什么事闹出矛盾,学馆也分为两处,东学馆先生是束文蔚,西学馆先生是周道南。这其间有王氏族人为试探两学馆先生的才学,便出了一上联要让先生对下联,上联是:“一村二馆二先生、启蒙童、蒙童八十”。荆村村上分为两个学馆和出上联要两边先生对下联的事传入王竹梅的耳内,王竹梅立即就约邀殷松年一同来荆村桥做群众工作,要他们和好,同时将下联的内容:“四海九州孔夫子、教子弟、子弟三千”,说是两先生对出来的。后来两位分长终于握手言和,学馆也合并起来了。
约到了四十年代中期,荆村学馆聘来了一位丹阳西门外钱叠青先生,他给学生增添不少“洋学堂”的气氛。增设了算术课,课后还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及有趣的游戏,还教学生唱有关“抗日”的歌曲。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活跃了很多。
丹阳解放后,即一九四九年五月“解放日报社”就设在“王氏祠堂”里,荆村学馆也就从祠堂里搬迁到村中间的堂间去了。 荆村学校沿革情况年历简表
丹阳这14所历经百年的学校
有你的母校吗? 素材来源:丹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