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0 J! G& W$ z; j
- e9 H+ B0 k, F% h5 y房景伯任东清河太守。其母崔氏,懂的儒家的经书,很有见识。
/ u1 Q2 C. H! Z6 s
* Z! ]4 B* _0 c# Q3 _清河境内有妇人常数落其子不孝,房景伯告诉其母。
4 @" d& H* `- v) _+ Y& p5 b1 U
看来太守想问母亲如何处置?果然,做母亲的自有妙招。
# }& D1 X' v% x- T. g- o& \ d ?7 g/ V- Q0 ~' f) z$ b
对儿子说:“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山民未知礼义,何足深责!”
/ r* L5 |: r" }& U$ `山民,可能未曾教化,不知礼仪,不必去责备,不知者不怪也,没人教化,也确实不知道如何去做?2 ?8 A0 _% R1 [ i+ K
! f$ ?% j% s, t正确的状态应该是母慈子孝,做母亲的要慈爱孩子,作为孩子的要懂的孝顺。
( f. }) g7 | f b
, d6 }5 h5 g( D# f" N做人要有人的规范,要有做人的标准,仁义廉耻,不知廉耻的人,是可怕的,没有礼仪,什么都靠胳膊粗来说话,那基本上就属于野蛮的状态了。
5 a- S9 u3 v* x7 @: Y山民不懂,崔氏教化。
+ g" |" v% R- F
7 d, N/ J" d& I% w! a乃召其母,与之对榻共食,崔氏让山民的儿子侍立堂下,观看作为太守的房景伯如何向母亲供食。就是说再大的官也得孝顺母亲。5 E3 P" A* a, [; u4 w( c! ]) T
$ w: a( J, [7 x. ~& t, y% A1 R这也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听不明白,太抽象,具体的做给他看。
" n7 c' W+ l9 y, @& q( V l; Q) H# q
几天后,山民之子悔过求还;崔氏曰:“此虽面惭,其心未也,且置之。9 H% g% `' Q6 n1 H% n. } |
7 B3 o' s8 j3 F# q崔氏看的很清楚,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惭愧,但是内心的深处还没有彻底的改变,也就是口服心不服。所以要继续如此感染。0 c7 r; U7 M1 x% X, J( V
" r8 G# s6 E) j8 @- o$ {( F
二十多天后,其子叩头流血,其母涕泣乞还,崔氏看到二人是真的明白了,就他们回去了。
' B2 K! `2 o5 b A" \$ K: T' I3 F, H
0 f3 F* |: R% U3 U# r后来,民妇的儿子果然成为一位远近知名的孝子。
" _3 q; C# K2 G1 a
; W R1 _2 s) B& z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