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家居 手机版
出道之初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道之初 [复制链接]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30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出 道 之 初
      1963年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在家务农。彼时我发育迟缓,一米五不到的个头,在生产队劳动,男劳力的工作大多是挑,挑水挑粪挑沟泥,挑这挑那。于是,一块垫肩一根扁担,就成了我的随身工具。
      众所周知,我们镇上大队人多地少,光靠地里庄稼收获,经济肯定不行。那时候,大队里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副业,如砖瓦窑、石灰窑、小型粮食加工厂等等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砖瓦窑需要一大批做砖坯的人,毫无疑问,由各生产队组织人员,同时筹备工具并打造场地,我也就随着我生产队的几个同龄青年人由副队长带领上了工地。我们各人根据自己的身高给自己搞一个工作台,所谓工作台,即土墩墩上嵌一块石板或者两块箩底砖。工具就是一副砖模一把泥锹外加几块托砖的薄板。
      那时这工作对我来讲,虽然吃力但很好玩(稚气未褪),整天与泥巴打交道。先要把运河岸岗上的原始黄土用钉耙翻松一大堆,至少得大半个立方吧,然后挑水让黄土吃饱喝足。翌日,接下来就是赤脚踩泥,踩了打堆,堆了再踩,再堆再踩,不知经过多少遍,直到黄土被踩成了劲韧的泥面为止,最后把泥面打成一个大墩,并用草帘盖起来,防止水分挥发。这一步就像糕饼师傅准备好了面团一样。
      准备工作做好了,制坯开始。做砖坯就像做糕点一样,做糕点需用饽面,做砖坯也要使用“饽面”,这儿用的是晒干了的小粉土,细腻润滑,制作时,先用手指捏一些小粉土撒在砖模内侧,平放于工作台上,然后用泥锹从泥墩上裁下一块,大小各人量力而行,最起码得有两三块砖的大小吧,在工作台的砖模旁边将泥坨前后左右朝台面厾几下子,把泥坨的底部厾成大概的一个U型状,然后将泥坨举起并用力摔入砖模里,接着用袢有两根钢丝的弓从砖模上下刮过,挪开赘泥,将砖模翻身移至砖板上,脱开模具,一块砖坯就成型了。只要剩下的泥坨足够大于一块砖的量,那就接着做下一块,直到不足一砖,就到泥墩上补充一坨,如此这般,一块接着一块,待备用的砖板全都放满了,就一齐把它们端到预先做好的高出地面的长条定岗上,一块一块,长边朝下竖放,间隔有度,利于晾晒,摆放笔直整齐。这样的工序,周而复始,只要天不下雨,一天接着一天。翻土松土,挑水泡土,踩泥蹂面,堆泥打墩,然后上模做砖。刚开始那会儿,几天下来,累得够呛,慢慢地锻炼锻炼,也就服帖了。那时候,刚出道的小青年,白天累了一天,晚上睡一觉就恢复了,只是肚子直叫苦啊!本来就瘦小的我,那时便显得更加骨感喽!工作一段时间后,浑身的皮肤被阳光晒得黢黑,成了地地道道的一个小窑工。
      窑工的作业确实非常辛苦,但当我看到眼前定岗上的砖坯逐层增高时,想到以后烧成砖将被用去建房造屋,还真有点儿产生了小小的成就感。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感受唤起了我对历代窑工的敬意,是他们一代又一代前老后继,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的华夏文明源源不断地添砖添瓦,他们是勤劳的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人类打从蹲山洞到住瓦房,在这段历史长河里,砖瓦窑工功不可没啊!那时我凭借从学校里学到的一点稚嫩的诗文知识为窑工写了一首同情加赞美的诗,彼时我还不懂得格律,算是古体吧。
        《窑 工 赞》
      四肢泥巴一身焦,
      黄土揉面做方糕。
      汗水铸起房与厦,
      自古谁把窑工褒?
      这首诗是我那段窑工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我青年时期艰苦锻炼的一个纪录。
      我们的窑场在镇东老吕中附近,有一天我去工地,途经老农具厂门前(现在的养正东路上),遇到了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我还没来得及称呼他,他倒抢先惊讶地大声问起了我:“张敏俐,你没考上大学?”我当时惭愧得不敢抬头看他一眼,只是低着头“嗯”了一声,随着这“嗯”字,眼泪滴落在了赤着脚的脚背上。“不可能!” 老师用不肯相信的语气否定着这一现实。“不可能”这三个字,饱含着老师曾经对我的殷切期望啊!我辜负了他对我的器重,我真浑!当时我真难受得无地自容。现在回想起那一幕,我仍然潸然泪下。
      秋去冬来,受气温制约,制坯暂停作业,我被调到粮食加工厂。那时的加工厂就在现在的吕城高级中学的西大门面前,不过那时的校区还没扩大到那里,还离着远呢,隔着石灰窑还有些距离呢。所谓加工厂,也就是两间房屋,一间装有一台碾米机,一间装有一台轧粉机。我去担当的任务是轧粉兼开票,顾客来了,一批稻谷和小麦大麦等谷物过磅开票结束后,我就上机轧粉,反正,轧粉开票两不误。
      轧粉机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那种柜式轧粉机,柜子上一个大漏斗,漏斗下面是磨室,磨室里装有两片钢磨片,一片由电机驱动旋转,另一片静止,由手动操控其与转片的间距,间距掌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我的前任师傅教我一系列的操控程序,以及如何凭手感和听觉把控静片与动片的磨合度。学习操作,看看很简单,其实不然。这手感这听觉非一练而就,两片间距稍松一点吧,出粉缓慢,紧凑一点吧,电动机皮带卸盘。而且不同品种不同序次的情况下,要求各不相同,就是师傅也免不了频频卸盘。特别是顾客排队等候时,既想要提高效率快一点,又要防止皮带卸盘,往往顾此失彼,欲速则不达。
      我在这种状况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墙角下堆放着好几只坏的电表,表面上有A字的也有V字的,我知道那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学校里学过,大概都是碾米机上换下来的。那时我就想了,轧粉机咋没有这些表呢?难道轧粉机经济效益没有碾米机可观?还是生产厂家没有配备?还是为了省钱就忽视了它?当时厂里的几个工人都年长于我,大都还是我的长辈,我不敢问他们,更不敢提议给面粉机也装一只电流表,但我已有了自己的主意。我从墙根拿起一只标有A字的电流表捧在手里轻轻地晃了晃,则见那表针能在零位处自由摆动,“好!有希望!”我开心地自语道。
     我知道自己死记硬背的本领比起别人来我自叹不如,但理解性记忆和逻辑思维是我的长处,凡学校里老师讲过的被我深刻理解的东西会永久储存在脑海里,此时此刻,交流电表的工作原理历历在目,其内部构造非常简单,除非测量线圈内部断路,否则故障问题不大。我就壮着胆子问电工李叔:“叔,这地上的电表都是坏的吗?”他“哎”了一声。“我想带一只电流表回去检查检查,也许能修好,要是修好了,我就把它用到轧粉机上。” “噢!好哇!你能把它修好?”那时他带着赞许和疑惑反问着我。我自信地回答道:“构造很简单,只要测量线圈内部没断路,故障在其外,问题不大!”于是,下班的时候,我就把那只电流表兴冲冲地带家去了。
      一到家,趁天色未暗(那时打从运河边搬来庙河北就一直没有电灯),我赶忙用旋凿来打开表盖,挪开刻度盘,表内洁净如新,再仔细查看一下其内少得可怜的导线,不出我所料,是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脱落所致,这么简单的故障,令我喜出望外,更为它复生而庆幸。我用做泥糕的手,拯救了一只电表,这跨度还真有点大了吧!
      第二天一上班,我迫不及待地动手展开了安装工作,我虽然没当过一天电工,但我也略懂常识,我首先拉下电源闸刀,然后在电线经过处选择一个开机工作时便于注视的地方,剪断一根电线,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并固定在墙壁上,这一整套工作都由我自作主张完成。一切就绪后,我推上闸刀,然后开机空转,看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位上方的低刻度处摆动了起来,当时我好激动哦!待第一位顾客的谷物上机后,指针上扬了,接着,我故意操控加大电流,眼睛紧盯着指针,直到皮带卸盘,记下该读数。好!大功告成!接下来我上好皮带,重新开机,当指针再次临近该值时,并留有余地,那就是最佳工作状态。就这样一来,我的面粉机再也不担心皮带卸盘了,稳稳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厂里所有的人见到了我的这一举措,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赞词各别,最让我感到慰藉的是:“他不愧是高中毕业生。”这确实是我高中毕业后学以致用的第一次尝试。
      后来,有一次李叔与我爹闲聊家常,小声地对我爹说:“你家大敏以后不会在家种田。”虽然他这是一句普通的家常话,但也许就或多或少间接地左右了我后来的人生之路。何以见得?回想起来,后来一系列的客观因素拿捏着我,尤其是我毕业两年后,虚岁二十那年,身高有所增加,第一次报名参军,带兵的首长已看中了我的学历,而且我体格检查基本合格,就是体重还差五斤!曾有歌曲唱词:“……身体一过磅,刚刚差一斤,……”都不行,何况我差了五斤,结果落选了,首长叫我长长身体明年再来报名。可谁知道后来文革开始,连续两年暂停征兵,那时我彻底失望了。我启蒙于建国之初,在学校里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就树立了长大后一定要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理想,可如今现实不随我愿。时间却带着我成长,随着年龄渐增,我觉得自己应该学个立身之本了,我的爱好颇多,但是,我想学什么,都让我爹否决了。他的想法我能理解,我父辈他们三兄弟都只小学毕业,我是张家第一个读完高中的人,他就是要求我立足于本已学就的知识,等候机缘。
      嗨!机遇确实会眷顾有志者,就在我能参军的最后一个年龄上,我如愿以偿了。后来的一切,就好像是上天预先的安排,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我人生的必由之路——理想之路。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处理|手机版|帮助中心|法律顾问(丁律师13706106116)|

客服:0511-86588000 广告部:0511-86580666 15605290000 微信:dyhuajun QQ:6078942 技术:18006100669

丹阳翼网 ( 苏ICP备05003134号 经营性ICP证:苏B2-20140213号 )苏公网安备 32118102000172号

GMT+8, 2024-12-12 21:10 , Processed in 0.08926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系统支持: Discuz! X3.2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2009】312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