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好不好,直接决定“跑起来”的姿态和步速。
在加速赶超“尖子生”过程中,镇江曾走过一段弯路——产业定位不清,偏离发展规律,一味大干快上,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乏力、债务攀升。
遭遇困境,不仅限制了镇江发展建设的能力,也消磨着当地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精气神。”初到镇江,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让马明龙感到忧心:队伍士气不振、干部脸上无光、群众人心不齐。
“垂头丧气无法扭转镇江的颓势。”于是,提振士气,振奋精神,成为新一届市委班子施政的首要突破口。
2020年2月底,镇江“新春第一会”——产业强市大会上,“跑起来,镇江”成为最响亮的声音。
马明龙解释道,一个地方是人心思进,还是萎靡不振,直接决定着这个地方的发展状态和前途命运。提出“跑起来”,并不仅针对经济发展上的“跑”,更是寄望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呈现出“跑”的状态。
慢慢悠悠不行,拖拖拉拉不可,只有“跑起来”才能给人以活力、给人以希望。
针对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状态不佳、动力不足等问题,镇江明确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通过持续推进“一线建功”工程,落实激励干部敢为善为十条举措,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释放“三项机制”的引领力穿透力等政策组合拳,强化正向激励和负向鞭策,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让有为者有位。出台镇江市激励干部敢为善为十条举措,推动“干部敢为”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仅过去一年,镇江就先后对产业建设、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方面工作突出的63名科级以上干部予以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开展职级晋升111人次。
——给敢闯者松绑。强化容错纠错机制,划清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谋私的界限。丹阳市商务局一名干部在丹阳成品油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一定失误,考虑到其出于公心且无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形,丹阳市对其予以容错纠错,免予党纪处分。
——对躺平者动真。仅镇江新区近三年就累计编发督查提醒单100余份,运用通报表扬及通报批评200余次。对照能上能下有关办法,该区近年来调整34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强化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鲜明导向。
镇江决策者明白,只有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才能引导干部把全部心思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鼓足干劲,更要找准思路。只有认知上厘清楚、思想上弄明白,镇江才能真正“跑起来”。
化债的过程痛苦而漫长,但也让镇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要基于自身实际,处理好量与质、快与慢、舍与得的辩证关系。
——蓄势而发的镇江,需要理解量与质的关系。
产业项目,是推动镇江“跑起来”的基石。对于项目的引进,如今的镇江有一套严格的准入标准。
“2020年起,我们舍去高污染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不追求基建类、金融类、地产类项目,其他项目如果投资太大、回报周期太长,我们不敢要也要不起。”镇江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章存保说,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不主动招,主动找上门的项目需要通过严格的研判评估。
——奔跑追赶的镇江,需要平衡快与慢的关系。
一旦镇江跑起来,什么样的速度最合适?狂奔还慢跑?对此,镇江党政干部的共识是,应该如“骑自行车”一般,维持“跑起来”的动势和惯性,太快或太慢都容易摔倒,适当的速度最稳健。
稳中求进,连续8年出现在镇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着镇江对于发展快慢的辩证思考。镇江要跑起来,必须“稳”字当头,谋深谋实每个决策事项,凡事都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更要“进”字加压,谋定后动,确保在“稳”的基础上“进”得更快更好。
——负重前行的镇江,需要懂得舍与得的关系。
近年来,镇江关紧财政支出“水龙头”,全面压缩政府行政开支,每年七成以上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保障基础持续夯实。
翻开镇江账本,2019年至2023年,民生保障累计安排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036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8%左右;人均民生支出由2019年的11767元增加至2023年12771元,人均民生支出水平列全省第5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十二连增”,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在化债压力下,连续多年‘三公’经费与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能做到这个程度,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保障民生的决心。”镇江市财政局局长林海说。
量与质、快与慢、舍与得,表面看是产业规模、发展增速、财政收支的加减乘除,实则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发展思路的调整和发展方向的纠偏。
从犹豫到坚定,从踱步到起跑,从畏首畏尾到迎难而上,镇江强烈意识到,躺平退缩没有出路,畏难犹豫没有前途,唯有沉住气、鼓足劲,先把腿从泥潭中拔出来,调理好身体状态再重新起步、轻装上阵,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力奔跑。
这种共识,对镇江而言来之不易,今天的镇江十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