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家居 手机版
“手机带娃”要注意,莫让“魔童”闹了钱袋子
查看: 39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点话题] “手机带娃”要注意,莫让“魔童”闹了钱袋子 [复制链接]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4 13: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随着春节假期的落幕
家长们纷纷重返工作岗位
而“魔童”依然沉浸在“追星”的快乐中
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2月5日晚,报警人许女士(化名)称,还在读小学的女儿以查资料为由向她借去了手机并进行了人脸识别。许女士当时因在做饭就没有留心,事后才发现女儿竟用手机向陌生人汇去了37444.74元。
image.jpg
经多次询问才知道女儿是因为网上追星被骗子拉入“社交群”。随后遭到了持有“警官证”的骗子一系列的恐吓和诈骗。
春节假期期间
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件仍时有发生
由于孩子社会阅历不足
面对网络上别有用心之人
容易在三言两语间被诱导上当受骗


套路类型分析

游戏交易诈骗
骗子通常会宣称赠送“游戏皮肤”或者“游戏装备”,等孩子上钩后,就会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等名目,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红包返利“杀鱼盘”
骗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防沉迷”骗钱财
骗子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让其拿父母的手机进行转账。

追星诈骗
不法分子经常以“追星”等为诱饵,忽悠涉世未深的孩子。在此期间又会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先是“律师”出场吓唬孩子,然后“民警”上场教操作,最后让其使用父母手机操作,转移钱财。

购买、赠送“盲盒”或者“谷子”类

骗子会编造理由,赠送孩子们喜欢的限量实体卡片或者玩具等,诱骗孩子们转账。

image.jpg (24.99 KB, 下载次数: 10)

image.jpg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处理|手机版|帮助中心|法律顾问(丁律师13706106116)|

客服:0511-86588000 广告部:0511-86580666 15605290000 微信:dyhuajun QQ:6078942 技术:18006100669

丹阳翼网 ( 苏ICP备05003134号 经营性ICP证:苏B2-20140213号 )苏公网安备 32118102000172号

GMT+8, 2025-4-22 06:22 , Processed in 0.10921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系统支持: Discuz! X3.2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2009】312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