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水在下 瓦漏在上
$ ~# X& X2 j$ ^: p
% F+ ?0 d n1 P( }& v# E唐德宗因为藩镇割据,被撵的东跑西颠,苦不堪言。
( u6 D2 n7 v5 N; P- [$ M J& M, m( G5 q: K
陆贽(zhì)向唐德宗進言“仲虺(huǐ)赞扬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 \ M: n; v& F0 m$ I
" g9 k* E* r( N5 y* p9 j* s
吉甫歌颂周宣,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
8 @" S2 J! A( I% |" X' y7 c) k P3 r6 `0 h8 M, q
是则圣贤······,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4 @8 z7 V- W( W. V
! l+ f" x/ @, }7 v5 {5 ~
其实无论是谁都会有过错,这一定是避免不了的。即使是聪明绝顶的人,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何况普通人。) n1 `2 u. Z% U2 O Y0 d9 d& O. f- d
# P3 V! `3 s2 R6 O* o) Q$ U, D; v
问题是错误出现了怎么去面对,是文过饰非,还是知错修改。
b# D) B1 {0 ?+ @/ ^$ Z& v: V4 z; d3 u
仲虺(huǐ)和吉甫颂赞其王,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过失,而是说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不是以无过为贵。5 a2 B- G9 R' D. C
+ d$ T' h1 k; X6 T4 W$ y$ y8 b如果有了过错而去一味的掩盖,甚至于不能让人指出来,那么这样的人才是可悲的,因为他已经活在假相中了。0 G3 Y8 P( F' W8 @$ m
% n, k% Z' U R4 I* A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样的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虽然能说会道,但是心不正。# D/ C) i7 X4 @6 i4 C: H$ n! f
8 R* E1 w4 O5 c! N2 `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屋里都是雨水,说明上面的瓦漏了,把漏补上是最好的办法。
/ `8 J: @, O9 T" L# D% d0 a$ d5 c5 P4 N7 i
有漏不补,光把地上的雨水弄没了,那么下一次还会漏水。; x" j7 F+ d7 j
% O1 S& l$ b, @9 ^7 A
犹如止沸之道,不在扬汤,而在于釜底抽薪。 d/ q( S; s1 x, D7 Y
: H6 C' V9 N# Q8 c然而有些人不愿意承认错误,可能是觉的丢面子了。
% R% w9 R J* b* Z" T% m, y/ |1 r) V: W1 Q% Z" p# j2 U8 B& d
其实真正有勇气面对错误,谁也不会轻视,相反,反而会让人佩服这个人很明智。3 d) D& |$ v+ M9 y2 Y- O$ |5 l
. Q+ V2 R2 z d, P4 T. _3 b3 }2 z比如廉颇负荆请罪,反而得到蔺相如的尊敬,以及百姓的称赞。+ J/ |9 G; M: N- v& e
2 s/ u6 D# e9 u5 \" n7 n
谁都会犯错,关键是犯错后如何面对?3 b' p B) ]! i* u# K' i1 i
! ]5 G( J' K& L4 l7 b, s4 v) |
所以说,要以改过为能,而不是以无过为贵。
$ {% M6 }, |% j/ V
% W* n/ u2 s& u. P: Z: S% ]后来唐德宗听陆贽(zhì)之劝,诚心改过,并昭告天下,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u% F- O6 g+ `# B$ ]2 q1 d; `. L3 k4 j
A$ D" b7 w6 F8 g0 X
有错就改,利己利人,听上去是最最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好象不愿意这样去做,甚至于一意孤行!
9 H& B1 ]* p: p; G; n- z( }% e
! J, H. U& ?8 @+ G' M0 v6 r我也想不透,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就是因为情面的原因吗?
+ Y# }* {- N2 L) a
# a7 f$ Y1 |4 Z6 X; p/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