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
- X4 r0 N0 R0 q. R" `+ w+ q; |0 t) H# E, y# V
人们通常是讲道理来教育,来说服别人。
/ s7 K. R3 {. c2 i" |! g* I/ m8 ]) d' V2 S- I* f2 m* N
所以有的人很会说,但是自己并不去做。
0 t6 \; U+ a v, s6 O6 m- l. @8 p
( G' G# s$ X5 A/ y# b# q比如宋朝有叫李定的,母亲去世也不守孝。但是谈起道理来也是之乎者也的。所以他怎么会说道理也是苍白无力的。; W0 z6 B% f$ N
- L( S# j: m+ g" a" D h, ^但是很多时候身教更加有说服力。
$ {( n+ n8 ?" q4 F# F! n k
. [' M9 p3 }# X万石君石奋(一家五口都是二千石的大官,所以就叫他万石头君),看到子孙有了过错,他也不加以责备,而是为此离开正室坐到厢房中对着桌子不吃饭;
- P! f, `+ C j- e4 b3 G( D
- [; d8 r1 f1 Q ~$ Y$ c7 L然后晚辈也不能去吃饭,就找谁犯了错了?不然长辈不会如此。互相批评,有过失的人通过其他长辈来求情,并且袒露上身前来请罪,表示一定要改正,石奋才答应他的要求而进餐。
9 Q* L( P$ C& C' [6 S2 T$ H4 j5 e1 E
/ ~) L4 o5 T/ h6 ~' Y不直接说儿孙的过错,但是态度很坚决,子孙有错,很难过,难过的吃不下呀。
- f+ I! F( E( m8 L, @0 d; b/ E ~1 {6 z0 Y @( j, M
谁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好呢?如果后代有错而不严肃及时的指出改正,日积月累,会酿成大祸的。富贵而骄,身骄而败的教训太多了!% W8 C" p6 R7 K' v) O9 ^/ u
4 q6 I. Q6 A5 t& n, U! q不言之教,效果也是非常的好,此时无声胜有声呀,万石君没有更多的文辞,但他有独特的教育方式。! h" y/ v$ x8 d H0 W
: T1 P, ` W8 p) U' Z5 k郭子仪带几万兵马长期驻外,军中经常缺粮。 {' u- K, _# X/ K+ r5 E
9 ?+ \2 T8 h- V
郭子仪自己带身边的亲兵种了百亩地,别的将领一看,元帅都这样身先士卒,下地干活,那还有啥说的,所以纷纷效仿,大家闲时种地,军粮充足,战时勇猛,捍卫边疆。& m @, @- A* Z% ^( N
' }* P3 e+ C( |, j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v+ r/ A3 V, O1 s
- i) j4 u6 f4 q# p
这句话道出说出了身教更加重要。
. R! j2 x7 {2 [+ ^; W1 q
- ^* H6 N' W7 I
! B/ A; f% Z#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