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是古老的行当,人类的的进步表现在摆脱石器,学会冶炼并制造铁器,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上下五千年,人类在不停地使用、改造铁器中前进,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离不开铁器。
旧时,丹阳的大小集镇都有几爿铁匠铺,有些较大的村庄也有铁匠铺,每当春耕生产季节,庙会、集场,铁匠的产品摊位最热闹,犁头、钉钯、铁锹、镰刀、斧头、剪刀、菜刀......非常热销。铁匠铺一般都设在街道人流最热闹处,一只火炉、一只风箱、一只铁砧,师傅一手用火钳夹着烧红的铁块,一手掌小铁锤不停地在铁块上敲击,徒弟双手举大锤,跟着师傅的锤路,一下一下地敲击,小锤引路,大锤紧跟,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在丁丁当当的打击乐中就成了型。铁匠打铁的丁当声节奏感特别强,所以,铁匠铺吸引许多围观者,一件铁器经反复烧妥锤打,最后定型淬火便大功告成。
合作化后,丹阳城乡私人铁匠铺绝迹,城乡各地都有农具厂制造各种农具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铁器。乡镇的农具厂都称为乡办集体企业,丹阳城内有农机厂、五金厂、小五金生产各类农具和生活用铁器。
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农具厂都不景气,于是,有些铁匠师傅便开始单干,在集镇或大的村庄租用门市打铁,锤子改用气锤,炉子也不用风箱,采用鼓风机。大部分年轻铁匠,都一专多能,还会电焊、风焊兼修理农具等项目,服务项目的增多,使他们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现在的铁匠铺在集镇很难找到,笔者为寻找铁匠铺,跑了不少乡镇,才在河阳的后河阳村找到一铁匠铺。
人们永远不会不使用铁器,铁匠只有生意的好坏,铁匠绝不会灭迹。
来源:丹阳老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