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舟,民国九年(1920),出生于江苏丹阳。航空工程专家,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中国振动力学泰斗。青少年时代,张阿舟目睹了国家的贫穷落后,受人侵略的惨景,立志要通过科技救国,航空报国。民国二十六年(1937),张阿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 民国三十年(1941),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二九级同学合影。(一排右四为张阿舟)
毕业后,张阿舟留校任航空工业系助教,从事初级滑翔机的设计和制造。他主要负责设计工作,完成了全套设计图纸,并据此制造了6架滑翔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张阿舟前往中央机器厂任助理工程师,从事铸造、热处理等技术工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张阿舟参加庚款留学考试,考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张阿舟在新中国驻英人员的组织帮助下,经香港顺利回国。回国后,进入重工业部工作。1951年,张阿舟被调往南昌飞机制造厂(国营320厂,对外称国营洪都机械厂)。任主任工程师、设计科科长。1952年,张阿舟参与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1954年,张阿舟因在试制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而荣获“特等功”,奖状编号为第一号。1954年,毛泽东亲笔签署了给南昌国营320厂全体职工的嘉勉信。
1955年,张阿舟出任南京航空学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院长、研究所所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张阿舟(一排右四)在南航执教时期的留影。1964年起,张阿舟当选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张阿舟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改革开放后,张阿舟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赵淳生、胡海岩、向锦武三名院士。1986年,由张阿舟担任主编和主审的《军用飞机强度及刚度规范》和《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振动》均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路边云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