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亮点】
她是检察官,经办过上千件重大、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她是探索人,在检察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积极推进创新公诉机制改革;她是记录者,写下300多万字记录国家法治进程的文学作品。她叫董新建,今年69岁的她有很多身份和成就,镇江市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出版专著7部,多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剑书并举,方圆相济。寻访董新建时,她带着灿烂的笑容,将她的法治故事娓娓道来。
不惧危险办铁案
董新建和检察事业的结缘,始于一张泛黄的准考证。1985年,全国检察机关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董新建清晰地记得当初有1000多人报名,速记文章的题目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最终,她与其他10人以优异成绩一起考入了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检察院。 进院后,董新建主要是从事刑事检察工作,从事检察工作30年来,董新建经办过上千件重大、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在她的记忆中,有一起案件让她终生难忘。多年前,两伙歹徒冲进镇江市区某医院大打出手,造成多人死伤。她在审查案件时,发现引发并指使他人酿成惨案的“焦老大”未被起诉。经过一番补充侦查,她确认“焦老大”不仅涉嫌犯罪,而且系本案的主犯,同时还有9名涉案人员涉嫌犯罪应当予以追捕。然而就在这时,她却接到匿名电话威胁,要求“能放一马就放一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就连家中的玻璃也在深夜被打碎。面对威胁,董新建不为所动。后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焦老大”,公安部门也加大追捕力度。最终,主犯“焦老大”和其他疑犯均被捉拿归案,“焦老大”被判处死刑。 董新建坦言,在办案过程中,她除了面对恐吓、威胁,还遇到过形形色色的说情、送礼,但她自始至终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坚持依法办案。她说,对案件负责、对法律负责,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
老物件里话改革
在董新建家中,保存着很多老物件,这些物品见证了检察改革发展历程。 “这是我们20多年前的‘主诉检察官’试点。”寻访中,董新建指着一份名为《镇江市人民检察院“主诉检察官”试点工作总结》的文件介绍,当时为了强化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江苏省检察院确定将镇江市检察院作为全省主诉检察官的试点单位。此后,镇江市检察院又在基层检察院选择试点,逐步推开。 董新建说着又翻出一大摞《人民检察》《中国检察论坛》等杂志。翻开富有年代感的杂志,《镇江市开展主诉检察官负责制试点工作调查报告》《运用多媒体示证系统的几点做法》《镇江市检察机关试行量刑建议制度的调研报告》等多篇镇江检察创新实践的经验做法、调研报告一一映入眼帘。她介绍,当时量刑建议、简易程序等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试点工作成效突出,最高检专门在镇江市召开了现场会。“‘主诉检察官’对后来的员额制改革做了有益探索。”董新建说。 紧张工作之余,董新建还结合办案实践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既有对疑难复杂案例的分析,也有诸如《谈检察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等精神层面的思考。她说,希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检察高质办案“硬担当”。
文学作品放光彩
董新建自幼爱好文学,梦想成为一名文学家。作为一名检察官,办理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案件,让她在饱览社会和人生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98年开始,董新建以苏方圆为笔名,在报纸杂志上陆续发表了《砍刀下的较量》《月亮下的罪恶》等30多篇共20余万字的女检察官手记。 在市作协原主席王川的指导下,董新建花了8年时间,出版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生死一线间》。随后,她又陆续出版了《魔方》《悬崖边》《风雪将至》等多篇长篇小说。这些小说,既有对社会黑恶势力、腐败现象的揭露和鞭挞,又有对人性之美的赞扬和讴歌。 董新建的作品一经面世即受到各方关注。《生死一线间》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立项改编拍摄成30集电视连续剧。《风雪将至》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金奖,《悬崖边》《风雪将至》先后入围第九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还有多篇小说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项。
全文可浏览:https://www.jsw.com.cn/2024/0923/186607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