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家居 手机版
浩荡见风骨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浩荡见风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16 15: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近日,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2024年第32期围绕镇江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出专题,用《镇江向前》《“跨栏”跑起来》《浩荡见风骨》《一生许一城》4篇重量级调研文章,从多个维度对镇江产业经济、历史文化、人才镇兴、营商环境、城市风骨等进行了集中报道。文章立意深远、视野宏阔、眼光独到、文风鲜活,生动诠释了镇江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绘就“镇江很有前途”现代化新画卷的新实践。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是中国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新华通讯社主办,1981年4月创刊。


瞭望 |

浩荡见风骨

◇ 崇实雄豪,包容厚重,趋义从善,坚韧不拔……奔腾的历史长河中,镇江的地域和地位虽在不断变化,但其独特的城市风骨始终未变。

◇ “一座山水城,半部江南诗”,诗意风骨早已镌刻在镇江的基因里,流淌在镇江的血脉中。
◇ “体量不大”是这座苏南城市的显著特征,但行走镇江,在体验到“小”的精致隽秀之外,更能感受到“大”的磅礴深邃。
◇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这是一片竞逐的土地,争先进位是蕴含在镇江血脉里的气质。困境处坚韧不拔,低回处百折不挠,镇江争雄竞先的勇气从未消退。
154417ekwbsc3zxby35xmw.jpeg

金山湖 赵羽摄

扬子江滚滚东逝,大运河贯通南北。江河交汇处,便是镇江。
考古发现,早在更新世晚期,就已有“古人”在此劳作生息,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六朝时,“东南锁钥”的军事地位和“永嘉南迁”的移民浪潮,推动了镇江崛起。隋唐时,京杭大运河贯通,更是让镇江兴盛一时。此后,镇江一直为“江南名府”。
显赫的历史地位,铸就了镇江的文脉悠长。
历史长卷中,无数文人雅士在这里挥毫泼墨,无数英雄豪杰在这里挥斥方遒,无数名流贤达在这里挥洒意气,留下众多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作。
直到今天,镇江依然在用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省级文保单位以及115个市级文保单位,诠释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魅力。
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这座江南城市最鲜明的标识之一,也给这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精神气质。正如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所言:“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一定是有点风骨的。”
镇江的风骨,写就在《文心雕龙》之中,南朝刘勰以手写心、以文化人,为当朝和后世点燃文艺理论之灯;
镇江的风骨,回荡于北固亭之上,南宋辛弃疾发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铿锵之音,以“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战斗情怀,为后世书写了一幅英雄侠义的磅礴画卷;
镇江的风骨,耸立于西津渡之畔,当地乡贤捐资成立救生会,专司打捞沉船和江上救生事宜,凡人义举持续200多年之久;
镇江的风骨,贯穿于化债除疴之中,当地干部群众不躺平、不逃避、不畏难,最终实现从“ICU病房抢救”到“普通病房打点滴”……
一座城市的风骨,源自于其内在基因。“天下第一江山”的镇江雄秀兼备,风骨天成。崇实雄豪,包容厚重,趋义从善,坚韧不拔……奔腾的历史长河中,镇江的地域和地位虽在不断变化,但其独特的城市风骨始终未变。
这是镇江的魅力所在,更是镇江的希望所倚。
154417svhwatf99v0tte9z.jpeg

北固楼多景楼 石小刚摄

在诗意中立志

周末暖阳下,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的乡情研学之旅从西津渡开启。站在待渡亭旁,指导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当年王安石过江写下这首诗,就是从这里乘船北上……”

假如给镇江贴上标签,有两个字或许最为合适:一个是“醋”,一个是“诗”。

如果说“醋”代表了镇江对于美味的向往,那么“诗”则彰显出镇江对于风骨的追求。

李白两次游历镇江,留下“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苏轼客居镇江多次,甚至有意在此长住,因此写下“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陆游曾任镇江通判,他眼中的镇江是“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细细数来,这一方古老的江东吴地,文人墨客前赴后继、浩浩汤汤,竟挥就了一万多首诗词。其中《全唐诗》《润州唐人集》中,与镇江有关的诗近2000首;宋时有340余位诗人、词人在镇江留下名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文中,与镇江相关的有6首,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镇江与诗词结缘,源自于得天独厚的形胜之势。

“城市山林”的镇江,江河交汇,长江向东奔涌而过,运河南北奔流不息。市内200多座丘陵星罗棋布,60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南山北水”的城市形态,造就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的独特风貌。

《文心雕龙》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镇江登高望远,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揽景抒情,让这里始终沐浴着旖旎墨香,诗意万千。

镇江与诗词结缘,离不开独一无二的融合之潮。

作为“吴头楚尾”,镇江扼南北要冲,既是交通中转之所,又为文化交融之地。镇江文化学者王川告诉记者,得利于江河交汇的舟楫之便,镇江是历史上中原移民前来南方的“前哨站”。千百年来移民不绝如缕,南北文化在此渗透融合,碰撞催生出开放包容、多彩多姿的文化秉性。

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一片冰心在玉壶”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论是登山临水的轻快、杏花微雨的自在,还是江天一览的豪迈、心逐浪高的澎湃,都能在镇江找到喷薄出口。

“这是历史赋予镇江的特殊标签,是超越时代高度的城市自信,更是其区别于世间别处的独特风骨。”谈起镇江的诗意,马明龙倍感自豪。

诗言志,歌咏言。镇江的诗词中有杏花烟雨、杨柳残月、长河落日,更有纯粹真挚的肝胆、炽热滚烫的心魂和热血难凉的赤诚。

在这里,王昌龄剑指楼兰的雄心不已,无论时局如何艰难,只道“一片冰心在玉壶”;在这里,陆游饱蘸热血却数度遭贬,依然熄不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在这里,辛弃疾叩问“天下英雄谁敌手”,即便壮志未酬,仍向往“封狼居胥”的功业,“气吞万里如虎”的风姿……

“一座山水城,半部江南诗”,诗意风骨早已镌刻在镇江的基因里,流淌在镇江的血脉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命题,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诗篇。三千年的镇江城,已经写下了关于历史、风貌、人文精神的诗篇;新时代的镇江,正以溯流而上的激越和劈波斩浪的豪迈,开启“跑起来”的新征程,在坚韧勇毅中前行,在守正创新中蜕变,在奋发有为中闯关,不断续写新的壮美诗篇。

于辽阔中争雄

在江苏地市中,镇江面积不算大——3840平方公里,人口不算多——常住人口322万,两项指标在江苏皆排末位。

“体量不大”是这座苏南城市的显著特征,但行走镇江,在体验到“小”的精致隽秀之外,更能感受到“大”的磅礴深邃。

镇江有大历史。走进镇江博物馆,白色背景板衬托出青铜器的古朴,倒映出古老的文明。展品错落有致,既有祭祀礼器,也有日常用具;既有农耕用具,也有兵器甲胄。

这中间,一个看着并不起眼的“簋”,却是镇江历史的见证。这件被称为“宜侯夨簋”的青铜重器于1954年在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其上共有铭文12行126字。由此,镇江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早期。

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底蕴,给镇江留下了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位于镇江城西的西津渡,始成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期大运河开凿以后,这里成为南北水上交通咽喉和漕运枢纽。

走进这里,青石板路面在脚下蜿蜒延伸,石板中间留下的深深车辙,诉说着旧时的繁华忙碌。街边展示的一处考古挖掘坑,坑内高低错落排列着不同时期的道路基底:清代路面由不规则石块铺设,明代路面是规格一致的灰砖,宋元时期和唐代路面为夯土层,最底层的则是在唐代之前,古人在山体上凿出的原始栈道。

“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来自上海的游客陆先生带着家人慕名前来参观,驻足感叹:“虽然只有短短几米,就已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厚重。”

翻看镇江历史,耀眼处比比皆是:吴文化发源地、六朝重镇(三国东吴创业地之一、南朝宋齐梁三朝帝王之乡)、从隋唐至清朝中期千年漕运的江南枢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商埠、民国时期的江苏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

小城大历史,镇江实至名归。

镇江有大爱心。万里长江至镇江,江阔水深。“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旧时西津渡前,江面每遇疾风暴雨,船覆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

南宋乾道年间,具有官渡和施救功能的水上救生组织在西津渡见诸史册,此后代代相传。清代康熙年间,镇江当地乡贤捐资在西津渡成立救生会,专司打捞沉船和江上救生事宜,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民办救生组织。至同治年间,有商人牵头成立镇江义渡局,集资建造大型渡江帆船,取名“义渡红船”,因不收渡费,往来渡江的肩挑负贩、引车卖浆者受惠不浅。

小城大爱,接续相承。今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第22届镇江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集中行动如期举行。这场持续了20多年从未中断的公益“长跑”,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截至目前,镇江市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达1.8万余人,实现捐献120人,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凡人善举,点亮大爱之城。如今,镇江拥有注册志愿服务团队3994个,注册志愿者64.2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一批批大爱市民聚沙成塔,助力镇江蝉联全国最高等级“慈善七星级城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镇江有大气概。镇江是诗词志,是山水集,更是英雄谱。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江之城,英雄辈出,运河两岸,俊杰不断。从巾帼英雄梁红玉,到抗英殉国的海龄;从视死如归、绝不投降的黄竞西,到“4·29”武汉空战中勇撞日本战机的陈怀民;从投笔从戎、绝食殉国的新四军团长巫恒通,到长眠于茅山脚下的7000多名烈士……无数英雄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之歌。

大江滂滂,长风泱泱;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身处在伟大奋进的时代,生活在英气勃发的城市,新征程上的镇江人民,秉怀初心,阔步前行。

154417jqlaos69w9qass6g.jpeg

美丽戴庄 石小刚摄

从曲折中奋起

从宋至清代,镇江一直为“江南名府”。新中国成立后,镇江在制造业领域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镇江发展一度走了弯路,但步伐依然坚定向前。于曲折中奋起的镇江,风骨自现。

于沧桑中蜕变,古渡繁华重拾。历经千年繁华的西津渡,无疑是镇江人最骄傲的所在。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由于江滩淤涨、江岸北移,近代以来这座古渡日渐远离江岸。到上世纪末期,这里已不再有渡口,附近房屋建筑岌岌可危,街区基础设施配套匮乏,居民过着生煤炉、倒马桶的生活。20多年前,镇江启动对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秉持“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缮原则,健全街区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经过多年修整的西津渡重新焕发生机。这里集聚了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镇江最为醒目的文化地标之一。

如今走进这里,游客可以沿着古渡口拾级而上,街道两旁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屋檐上挂着的灯笼亮起点点红光,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神秘,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织、车水马龙的古代。

于迷途中知返,水清岸绿再现。镇江拥有近300公里的长江岸线。长江北岸的高桥镇与江心洲之间,有一道酷似母亲手臂的江湾。夏日船行至此,两岸绿意葱葱,水鸟翩跹。

回望过去,这里的风景却并不总是如此明媚。破坏环境的发展弯路,镇江也曾走过。化工项目临江而建,侵占长江河道;建筑垃圾废物填占江滩,企业超标污水直排长江……数年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知耻而后勇,知短而再进。镇江投入近20亿元资金专项整改,拆除修复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所有生态环境问题逐一验收销号。为保护“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镇江制定全国首部长江江豚保护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性江豚保护联盟、开展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组织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一场场行动,不遗余力。

“去年有摄影师在这里拍摄到怀孕的江豚在江中逐浪。如今好消息传来,这头怀孕母豚顺利产仔了!”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召根告诉记者,经过多年保护,如今这里常年生活着30多头江豚,“江豚逐浪”的场景越来越常见,成为当地生态向好的最新力证。

于逆境中奋起,小城知进图强。镇江是江苏省下辖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其下辖的扬中又是镇江“最小”的县级市。2017年前后,这一总面积仅300余平方公里的“江中小岛”,大小平台类国有企业超过百家,政府性债务率居高不下,镇江的债务风险“浮出水面”。

痛定思痛,镇江全域陆续进入全力“化债模式”。当地政府刀刃向内,大力压控行政运行成本,“三公”经费从2018年开始连年下降,降至全省最低水平;建立债务单位研判预警等五道“防火墙”,管控债务风险;通过降成本、控规模、调结构“消炎止血”,运用“组合拳”逐步修复市场预期和信心……如今,镇江实际隐性债务化解进度已过半,正逐步走向健康。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镇江着眼未来,拿出“杀鸡宰羊待客人”的态度,对人才经费支出只增不减,实施人才“镇兴”行动,每年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左右。

人才依产而聚。“只要拿出真心实意,小城也能招得到人,留得住才。”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振说,在政府支持下,公司从全球范围内引进高层次领军战略性人才,并和高校持续深化合作培养骨干,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2023年,鱼跃在镇江的纳税达到8.6亿元。

逆境可彰显品质,能体现韧性,更锻炼能力。即便身背重担,镇江依然顽强地逆风飞扬。2014年至今,镇江市用十年时间将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级台阶,从2013年2659亿元跃升至2023年5264亿元、增长了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3万元、全省排名第5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5万元、全省排名也是第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1.82。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也显著改善:能耗强度下降38%,PM2.5年均浓度下降4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6个百分点……

“我们的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人均‘走在全省前列’。”镇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曙海谈到,镇江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和本质要求,集中精力抓经济抓产业抓项目,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持续做优发展质量。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这是一片竞逐的土地,争先进位是蕴含在镇江血脉里的气质。困境处坚韧不拔,低回处百折不挠,镇江争雄竞先的勇气从未消退。

江河显气魄,浩荡见风骨!千年镇江,风雨兼程,永在路上。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24年第32期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处理|手机版|帮助中心|法律顾问(丁律师13706106116)|

客服:0511-86588000 广告部:0511-86580666 15605290000 微信:dyhuajun QQ:6078942 技术:18006100669

丹阳翼网 ( 苏ICP备05003134号 经营性ICP证:苏B2-20140213号 )苏公网安备 32118102000172号

GMT+8, 2024-11-24 22:18 , Processed in 0.07534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系统支持: Discuz! X3.2

互联网电子公告专项批文号:苏通【2009】312号

版权所有:丹阳翼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