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特行
: |$ f) o, r2 H+ T, L0 `+ L4 A; H* R. I6 C5 ]6 X) Z6 F
人们常说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对于有胆有识的人来说,他有独立的主见,有自己的原则,不是随便就可以差使的。
* C0 V; Q W* `/ s- m$ z! P- K# f1 Q* O v3 J
汉武帝大臣汲黯,性耿直,好直谏,直道而行,不讲情面,多次触犯龙颜。. Y5 B: a. m5 y( e' a& f8 Z! G0 _
& c. q# ]3 N+ b( Q U1 b然所议事皆为国、为百姓,而无私心,精诚为公,不怕贬官,不怕失宠,是故汉武帝虽恼而尊之。4 B/ z; z( i. \/ M, Q3 k' d
; C4 T+ f( L* v9 ? N汉武帝可以不戴冠冕见其他大臣,唯独见汲黯必戴冠,有一次,汲黯临时奏3 s7 @5 n3 m* K# w& i2 w
事,汉武帝来不及戴冠冕,急忙躲入帷帐,让身边的人传达同意其奏章。8 T7 y8 S. E$ O# m
4 S0 x& K6 p q; O
可见汲黯无欲则刚,不媚上,不逢迎,因为他不怕丢冠失宠。# [2 i8 A$ Q& j$ m! v1 L' B
- F7 G" F7 s N: V& \) Q* q4 h9 L
只要于国于民有利,不管你高不高兴,也不管你有多么的高贵,合乎道理的是他就是要说。* @% u" r" t3 p9 K
5 g7 C* w/ |# o0 ?
招之不一定来,麾之不一定去。要看行止是否合乎道理。合道则行,悖道则止,功名富贵都置之身外。
; J( P- U* D2 S( W& j8 B7 I, C# `' S# n7 Z w* X
不计个人的得失荣辱,值得尊敬。' M- n6 Y4 }0 ?" W J+ B
9 Q* }( q; t( ]6 |1 m就象那个魏征也是一样。9 _" y( x- T8 h! h, M, c
; o6 R/ m$ m4 Q5 E; F7 f6 z7 Y有一次唐太宗要去南山游玩,什么都准备好了,听到魏征来了,就改变了主意,放弃了。你看皇帝在社稷之臣面前也是有所归正。* l, s* s3 C$ W& x) C
( G/ |: u; v/ X$ _2 J% [! v
毕竟,游玩不是正业。
, a9 o3 ^ }4 b b& m
; \1 x, G3 P4 i$ [9 i7 N因为在这些可以被称为社稷之臣的人面前,他们对于功名利禄是看的很淡的,而且一般都非常的有胆识,绝不是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的讨好人君。
: R" b6 z9 S' u4 N) v' x |* s
6 j' V& F5 [' Z, z& k汲黯多次直谏,弄的汉武帝面子挂不住,下不来台。人家劝汲黯不要冒犯龙颜,汲黯说:辅佐之臣,难道要一味屈从取容,阿谀逢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4 D9 j7 \# O$ e' d
3 m; o6 E) F3 H' P
千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l& n/ D3 G% S$ ^' S
( m: M" n' Z* ]. `8 `
汲黯说的很明确,他就是要匡正君主,不能哄君主开心,而陷君主于不义?
5 L% F; v2 V5 r0 N! y! D( k7 V) [, {9 T( p& C' y
这才是真正的为别人好。# M2 S8 Z+ v% j( }6 f: v6 P/ N
`% q. l+ T9 V/ J( `汲黯奉命持节去视察河内郡火灾,他路过河南郡时,见当地饱受水旱的灾民有万余家,他就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所持的符节,假传圣旨,下令发储粮赈灾。# o7 S: F9 P! E: y, E
, J* S3 w2 N: N
见死不救,于仁者是于心不忍哪!等回去上报再救,那已经晚了,所以就当机立断,先做后奏了。
, ?% [2 |7 T0 S
, y2 F1 J0 Q) e你看他的胆子大不大?够大的。- h' F4 y5 `5 o6 \2 P
$ }6 G4 w+ N: U9 u但他不是用权力把粮食搬回家,而是用在急需的地方,没有请得上方的允许,他也先这样做了。如果皇帝怪罪下来,那就是他自己扛着了。
3 U; V6 b. ~) j
: W4 e& c. k1 R6 T5 V他是一个可以为了别人而冒风险的人,这个风险就是他可能失去官禄,甚至于失去一生幸福而安稳的生活。
3 M3 Y6 K) h( S# @
g8 h- D+ k9 S! S+ N* d+ q对上不媚,对下不欺。直道而行,不避荣辱。
_# \( d8 Z) X- J* i2 P7 O o2 Z; }' f' H
这也许就是古人所称颂的气度与风骨吧!6 u5 t1 e, w% [2 Z
6 k- W! g- ], S" E( [7 E
# J0 m# v C' f2 \4 S8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