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判事 兼听则明
2 Y: l3 ]5 A& z7 \9 l# e/ x
2 k4 e! K; _! O$ C卫懿公酷爱养鹤,估计下面也没有贤臣劝谏,结果搞成全国养鹤,俨然成了鹤的王国。
6 @ z; x+ a1 h |5 A: F, ?% Q- j9 z
搞的鹤比人贵,鹤居然还有官衔,享受相应侍从、宅第、俸禄、车乘。这个感觉象童话王国一样,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过家家呀。& R. S2 v' B' O" \4 _- |/ X2 s0 d
. z/ d$ `( d; ?公元前660年12月,二万狄人骑兵,突袭卫国。
% ^4 T; m: _8 ]& v5 ]1 q! R% g8 d! A. V0 L9 L: [0 T6 R; H# [
卫懿公下令征兵。百姓说:让那些鹤去打仗好了······
1 J h# c* K/ D4 L% V3 Z/ x) Z+ k9 e) S( Z7 P
卫懿公太爱玩了,把业余爱好当成主业了,玩物丧志,结果鹤飞国败。. d8 w( H2 D, }% Q- P4 o
- B# X3 \+ c" d5 |& _$ v我想打仗的时候,那个鹤将军、鹤大夫都飞上云天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回头看看可怜可悲的卫懿公?
/ f0 D( [: ?- ^3 L5 O l4 o6 e$ _# Q) f2 u4 `
欲不可纵,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爱好,这个正常,但是要有一个限度,不然会造成灾难的。
2 @, a5 W$ x1 N
/ Z. c. Y1 ]; o" Q- L! g% r% ^* J唐太宗喜欢鹞子(一种体型较小的鹰),正在把玩,一听说魏征来上奏,急忙把鹞子藏在怀中,想等魏征走了再放出来。结果奏事久,鹞死。
: H x4 p/ t c8 Q/ e. |
; H' d3 q2 @5 E3 o我想太宗一定是把这个鹞子捏住了,要不然它在怀里动来动去的,或者叫两声,那魏征就会觉察到,皇帝的怀里怎么怪怪?4 J6 `2 c8 c! b# V* \$ V9 j4 K! m
6 Y; H3 E, f# C9 m1 g你看,皇帝也怕大臣说他,特别是对这个铁面无私的魏征就得更加注意!
. m5 r6 l8 f3 k3 j, ^3 ]! k( g; {
: {! B! p, S/ C魏征向太宗讲述帝王不能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9 C: c! K0 p8 ^8 Z6 X* O" Y
( T, Z8 h: ?% o% A) B9 u
话又说回来,贵为皇帝,玩个鹰有什么怕的?但是那要看什么人?
& d& i6 p; [" ?% o4 t, m5 P4 I/ F5 R
卫懿公荒唐到那种成度,大臣都顺着他,争相献鹤献媚,那是害了卫懿公也害了自己。
5 _ e2 f+ w3 D+ H3 `" B% M. v* Q/ K3 C! W
唐太宗登基一段时间后,发现议事时没有不同的意见,就很担忧的说:隋炀帝暴虐,虞世基等都不规劝進谏,以至败亡······,现在诸公如看到不妥之处,一定要极言规谏!
4 J: p& }. g: j; `( |& S
$ Z" q( W. p' P% G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是在于思想的差别。
% f2 S0 ? L, W6 Y- ~2 ^9 @
0 E/ K+ ?2 p- s' l* T明智的人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把事情想的面面俱到,所以要集思广益。$ e- |; E# T: |' g8 F. y* j8 ~
j7 i/ m4 u: H: w: `所以唐太宗要求: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 M9 U$ x/ T7 n5 P( r8 F- L, i! b$ f2 d
五花判事,就是要看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同一件事情,从中取长补短,择优而用。$ ?& q3 f) m: r* \
' J* G5 _- J" W i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独断专行,偏听偏信。
2 q3 H" p7 ]; @) u* a5 m8 J& K/ Y/ E, t+ ?
你看过去有的那个大殿上有个牌匾,上面写着:允执厥中。' V; a8 Z4 E. j2 a# {3 c
, D8 B- N1 {$ h
允执厥中,也就是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j# m9 O2 i7 ?* A, P4 s( _
F/ b8 i$ p0 ^ d5 ]双目不偏见,两耳不偏听。
4 j* J! _6 z6 O$ R5 U8 M6 {) U8 T
( T8 P7 L- q8 L/ p5 t乱象不可怕,关键心要正!
: y4 Y/ i R1 M+ C. T9 b9 F8 E+ Q; o1 V( ^
|
-
鹤.jpg
(83.08 KB, 下载次数: 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