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翼网

标题: 丹阳老行当——磨豆腐 [打印本页]

作者: Cathy1    时间: 2025-11-24 10:11
标题: 丹阳老行当——磨豆腐



在国人的饮食习惯中,最喜欢、最长久、最实惠的食品是豆腐,国人食用豆制品已有几千年历史。从 《三国演义》曹植煮豆燃豆箕诗就可以看出国人食用豆类的久远,没有食用豆制品的习俗,也就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诗句。由于历史的久远,豆制品花样品种繁多,各地的制作方法也有所区别,但最基本的泡豆、磨豆的方法是相同的,像苏州、无锡的卤汁豆腐干,丹徒宝堰、宜兴和桥的五香豆腐干都颇具特色。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是说豆腐制作和出售过程非常辛苦。首先要在隔夜将黄豆洗净,装入桶、盆发泡,待第二天都泡涨了,再拿到石磨上磨,磨的直径一般在60公分左右,磨分上下两片,上磨的边沿必须凿有茶杯大小圆柱形空洞(灌带水的黄豆),在空洞的外侧,凿有扁平的槽,槽内装扁平的木柄,木柄靠近外边处亦凿有一孔,可以把长长的磨柄架子的前端套进去,下磨必须固定在带淌浆槽的架子。磨柄如躺卧着的“上”字,磨豆时两脚前后半步叉开,双手握住柄架向前推,向后拉,一前一后用力得当,很有技巧,特别是利用惯性,因为当柄磨一直线时,生手一定会卡壳,磨即推拉不转。磨累了换人,也可以两人推磨,在推磨时还必须有专人,眼捷手准不时地加带水的黄豆,没水时浆干不流淌,粘磨不转非常吃力。

101215y4iuntqbpnnitds0.jpeg
101215fzweahoz2efelkkh.jpeg



带豆渣的浆磨好后,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滤浆工序,即将渣浆置入纱布制成的四方大纱袋内,手握把柄不停地前后左右反复摇动,直至豆浆全部流入桶内,豆渣另外处理。然后再将豆浆放入大锅内慢火煮沸,稍冷后熟豆浆表皮结面,捞出后晾干就是豆腐皮,边冷边捞每煮一锅能捞出好几张豆腐皮。

待煮沸的豆浆还没完全冷却时,就得将豆浆舀入缸内点卤,点卤后加盖闷焐即成白嫩嫩的豆腐脑,然后,再用豆腐脑制作其他豆制品。点卤用石膏或盐卤,点多点少要看这缸豆浆制作什么,制作嫩豆腐、豆腐花要少,素鸡、百叶则要多,所以,点卤是磨豆腐的当家活,关系到豆制品销路好不好。

豆制品种类很多,制作方法也大不一样,嫩豆腐制作:只要将豆腐脑舀入特制并铺有白纱布的木盒内,然后加压少量脱水,冷却后即成。百叶素鸡制作:将豆腐脑舀入特制的木盒,一层纱布舀薄薄一层豆腐脑,达到预定量就加压,然后再一层层剥离纱布,如要制作素鸡,将热百叶卷捆用纱布包扎后再加压即成。老豆腐油豆腐制作:老豆腐制作和嫩豆腐制作方法相同,主要加压时间长,脱水较多,如制作油豆腐,将稍老一点的豆腐切成小方块,下油锅油炸即成。臭豆腐制作:只要先制作薄片嫩豆腐,放入咸菜水和笋皮的臭水内浸泡一二天即成。

旧时的丹阳城乡,大街小巷,大小村庄都有豆腐店,逢年过节许多百姓家也磨豆腐或加工豆腐。合作化后,丹阳设立豆制品厂,最初在新民中路四牌楼北侧,后移址到荷花塘食品厂南,那时物资紧张,豆腐用豆饼做,供应居民得凭票,磨豆浆已用电动机,煮豆浆用蒸气冲。改革开放后,磨豆腐行当相当发达,特别是安徽马鞍山一带的农民,进人丹阳磨豆腐行业,各大菜市场都能见到。现在,磨豆腐用机器,磨浆滤浆一次成功,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来源:丹阳老行当




101215xz9xnh4nxx9cvrko.png (5.51 KB, 下载次数: 1)

101215xz9xnh4nxx9cvrko.png


作者: 快乐一代    时间: 2025-11-24 10:35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特色,到处旅游的人可以尝个遍
作者: 如意呀    时间: 2025-11-24 10:40
小时候一早有人卖豆腐,刚出炉热乎乎的豆腐叫卖,戳一块搭搭粥真好吃
作者: 快乐一代    时间: 2025-11-24 10:47
如意呀 发表于 2025-11-24 10:40
小时候一早有人卖豆腐,刚出炉热乎乎的豆腐叫卖,戳一块搭搭粥真好吃

在放一包榨菜在上面,更加有滋有味
作者: 氰化金钾    时间: 2025-11-24 11:07
小时候的记忆了。每次到过年就特别向往,有豆腐花吃。
作者: Lee-    时间: 2025-11-24 13:11
记得小时候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开始磨豆腐了




欢迎光临 丹阳翼网 (https://bbs.2123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