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翼网

标题: 故事丹阳——柳茹庙会 [打印本页]

作者: 丹阳青青    时间: 2025-11-7 16:26
标题: 故事丹阳——柳茹庙会
柳茹庙会的升华


丹阳绝大多数庙会都是以镇(集镇)为单位举办的,但是像柳茹以村为单位举办的不多。


首先是明朝时丹阳知县王志道带领百姓战胜蝗灾的故事深入人心,后人修建王公祠每年正月二十纪念,仪式非常隆重,并且传承至今。再加上贡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且在当代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柳茹庙会从明代末年开始到现在,其中除了1949年到1997年中断了49年外,传承了近400年,并没有慢慢消沉下去,而是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意思。


其实讲庙会中断,也并没有完全中断,1990年之后,每年的正月二十,就会有村民买烟花爆竹到柳茹街上去燃放,有不少人跑去看烟花。后边的几年,正月二十到柳茹街放烟花和玩耍的人就越来越多,也就自然而然有了摆摊的人,这种情况持续到1996年、1997年时,这一天的氛围已经很浓了,正式的柳茹庙会已经呼之欲出了。


那个时候我没有在村委会工作,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柳茹村的热血青年,一心想要把庙会弄起来。1990年到1997年间的庙会,都是村民们自发组织,并且主动集资举办的,我主要做的就是跑跑腿,做做后勤,收集村民的爱心集资,和大家一起筹备庙会。


因为村民自发的庙会举办得越来越热闹,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村委会建议,正式的庙会要重新办起来,双方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大家决定翻修王公祠,重新打造柳茹古街。1997年下半年,王公祠重新恢复,柳茹古街也焕然一新。


1998年,柳茹庙会盛况空前,她不再是群众自发组织,而是延陵镇党委主导,村委会组织,从民间自发发展成为政府组织,更正式,更声势浩大,这一年还邀请了市里的领导来参加。那一年我31岁,还没有到村委会工作,仍旧只是一个为庙会热心付出的村民。


1998年之后,柳茹庙会在丹阳越来越有名气,不仅仅是因为由政府主导,还因为1998年之后的庙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在内容上则从以往的大多为物质需求,到后来更多是精神和文化满足。


翻新的柳茹古巷道两旁豆腐店、理发店、小酒店、小吃店、小百货店、药店、布店等各种小店林立,不再是以往零零散散的摊位,而是变得规整有条理,也不再只是以往摊位上生活物资的贩卖,而是满足村民们各种各样的物质文化需求。


1998年的庙会,柳茹古街绵延几百米,除了做生意的,还有表演的队伍,有“舞铛队”:一个队伍20多人穿着一样的衣服,用铁链子将三个铛串在一起,舞起来发出“当当”的声音。“罗汉队”:个个体魄健壮、队伍整齐,有打座叠罗汉的,有行进叠罗汉的。最惊险的是在延陵宝庆桥上叠罗汉的表演,站在顶端的小罗汉做着各种惊险动作,然后飘然而下,下面一个汉子一个鹞子翻身把他接住,赢得观众的一片欢呼。除了这些,还有“艺术队”“荡湖船”“舞狮”“京戏”等等,表演的形式很丰富,吸引了众多村民。这些表演的队伍很多并不是村委会出面邀请的,而是村里的一些老板出钱请来的,老板们一人赞助一个节目,后来的庙会上,各种节目便越来越多。


2003年,我担任了柳茹村的联队长,为庙会出谋划策就比较方便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庙会举办得越来越好。2004年,我们村打造了“贡氏文化节”,和庙会的时间同步,其实文化节是把所有与贡氏文化相关的元素都纳入进去,也包括庙会。我正式进入村委会工作是2009年,虽然刚入职,但对村委会的工作并不陌生,因为之前热心于庙会的举办,村委会的很多工作我都已经接触过并熟悉了。


随着文化节的加入,村民们对于庙会更是热情高涨,那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庙会增加了篮球比赛、象棋竞赛等,其他村的也组队来参加,通过这些活动,村与村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了,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2017年,庙会上又新增了非遗展示项目,比如泥塑、烙铁画、剪纸等等,各类非遗传承人搭台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吸引了很多人观看和学习。2019年,庙会上另一项新加入的项目引起了轰动,那就是旗袍秀。因为我们村上嫁出去的几个姑娘参加了丹阳旗袍队,她们也希望为庙会出一份力,于是领着旗袍队来庙会上表演助兴,旗袍秀成为了庙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新元素加进来后,参加庙会的人更多了,特别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让庙会更加有活力,有朝气了。现如今,参加庙会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贡氏宗亲都会赶来参加。是庙会和贡氏文化节让柳茹村民,让贡氏一族拧成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从1998年庙会正式恢复到现在已经25年,光是贡氏文化节就已经举办了15届,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庙会和文化节中断四年了,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明年应该能够继续举办了,时隔几年,明年估计又会是盛况空前的盛会了。


一路走来,柳茹庙会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得到了升华。从民间自发走向政府主导,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从单调的祭祀到贡氏文化的传承发展,全然已经成为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发达,庙会文化传承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现在贡氏一族的年轻人对贡氏文化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热衷。未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有一个或者几个记录在册的传承人,但实际上,每个贡氏后人都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希望这场文化盛宴在未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价值。(记述:李潇)


来源:丹阳政协


作者: 快乐一代    时间: 2025-11-7 16:50





欢迎光临 丹阳翼网 (https://bbs.2123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