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丹阳街头,栾树是最懂时节的“画家”。无论是道路行道旁,还是社区公园的角落,总能看见它挺拔的身影——树干算不上粗壮,却透着一股韧劲,枝丫向两侧舒展,用叶、花、果的交织,为城市晕染出独属于十月的鲜活色彩,让匆忙的路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多看两眼这份秋日馈赠。
夏末时,暑气尚未完全消散,栾树便率先拉开了秋的序幕。彼时,它的羽状复叶还带着盛夏的浓绿,层层叠叠如撑开的绿伞,为街头的商铺、等候公交的行人投下一片清凉。就在这浓绿间,细碎的黄花悄悄冒了出来,米粒般大小,一串挨着一串缀在枝头,不似牡丹般艳丽,也不如月季般张扬,却透着一股清新的野趣。风一吹,金黄的花瓣便簌簌飘落,有的落在行人的肩头,有的铺在青灰色的人行道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碎花毯”,踩上去软乎乎的,带着自然的温柔,连脚步都变得轻盈起来。
进入十月,秋阳愈发澄澈,栾树的美也迎来了质的蜕变。此前热闹了许久的黄花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膨大的蒴果。这些果实起初是浅淡的绿色,藏在绿叶间并不起眼,可随着秋意一天天加深,它们像是被秋阳染上了颜料,慢慢褪去青涩,渐次换上胭脂红、橙黄的衣裳。远远望去,满树的果实像无数小巧的灯笼挂在枝头,又似一串串剔透的铃铛,风过时轻轻晃动,仿佛在向过往行人传递秋的讯息。偶尔有阳光穿过枝叶,落在红果上,果子便泛出温润的光泽,与依旧翠绿的叶片相映成趣,鲜活又热烈,成了街头最吸睛的景致。
对丹阳人而言,栾树早已不是普通的绿化树。清晨上班时,瞥见道路旁栾树的红果,便知道秋意已浓;傍晚散步时,捡一颗落在路边的“红铃”握在手里,秋的温度便从指尖传到心里。它用四季的变化,默默陪伴着丹阳人的日常,成为这座城市秋日里最温暖的记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