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行是指旧时贩运买卖木料的行当。旧时的房屋建筑、家具制作都离不开木料。最简单的平房也是砖木结构,必须有排柱、横梁,椽子、门窗、跨楞等木料,这些木料齐备后才能建房。有钱的人家,还要铺楼板、铺地板、门窗雕花、飞檐翼角和用上好的木料精雕细作制作家具。所用木料特别多,给贩卖木料的商家带来了商机。
抗日战争前,丹阳城周围仅有六七爿木行,延陵、珥陵、陵口、吕城、访仙、导墅、里庄等地都有较大规模的木行。木行必须建在水运方便的河边,因为丹阳本地无森林,不产木料,所需木料必须到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采购,扎成长长的木排,沿水路入长江再进入丹阳水域。那时,丹阳的木行老板出门采购木料都得带保镖,因为银货结算是金砖、银元。然后雇佣伙计将木料用竹缆捆扎成一米多厚、三米多宽的木排,资金雄厚的老板所购木排在河道里排成500多米长,真可谓浩浩荡荡。木排上还搭建食宿篷,用大船拖着不分日夜赶回丹阳。所购的木料大多是徽杉、浙江的杭杉和福建的建杉。木行老板也根据订购,购圆木、方木、板材,放在木排上运回。木排运到木行,老板得雇佣伙计迅速将木料拖上岸,因木排在河道里影响来往船只通航。拖上岸后分类堆高,并要求通风。凡木行都有自己的木材加工坊,将进的木料锯成客户需要的料材,排柱归排柱、横梁归横梁,让客户挑选。有些粗圆木,还得锯成一段一段的,再剖锯成板材。旧时没有电锯,剖板材全靠两个人拉大锯,是非常苦累的重活。
木排
抗日战争中丹阳民房被日寇烧毁很多,战争结束后,民房修建量很大,木料的需求量猛增,木行生意兴隆,那几年,丹阳城区大大小小的木行达20余家。较为有名气的是东门外钱老五木行,他家的木排上岸后,沿河岸堆放到尹公桥。东门外大街还有一家尹姓木行,本来规模就较小,在解放战争时,有一次木排运到南京,木料被国民党部队强征去修碉堡,该木行无奈破产。老北门的陶家木行也有名气,该木行的住宅大院在老北门大街,被称为陶家大院。麻巷门外也有一爿木行,新北门外的木行后改为竹行。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拿镰刀、铲刀去木行铲木皮(树皮),老板不反对,没了树皮木料干得快,而我们铲回家烧火特别旺。
1949年,木料供应紧张,政府禁止乱砍乱伐,归口经营管理,1952年7月设立江苏木材公司丹阳分理处,次年国家统一分配。1961年木材由物资局生产资料经理部经销,分计划内、计划外供应,无论是杂木、杉木、板材都十分紧张,供不应求。
来源:丹阳老行当
欢迎光临 丹阳翼网 (https://bbs.21230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