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翼网

标题: 开学季孩子老生病?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打印本页]

作者: 鸿运当头2021    时间: 2025-2-20 10:14
标题: 开学季孩子老生病?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开学啦!

最近儿科门诊里

发热、呕吐、腹痛

成了“高频词”

家长们既焦虑又纠结
这些症状的根源是什么?
今天,从中医角度为大家解析
并提供实用调理方法
助力孩子

在新学期元气满满!

发热:

积食+外邪的双重暴击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多因风寒、风热等邪气侵犯肌表,正邪激烈交争,致使肺气失宣、卫气不固,进而出现发热症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餐频繁,孩子作息混乱、身体抵抗力下降,更易“中招”。此外,假期里孩子们常暴饮暴食,引发“积滞化热”,这也是发热的常见诱因。  

呕吐:

脾胃受伤,胃气上逆


过量食用生冷、油腻、难消化食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胃气上逆,引发“食积呕吐”。此外,外感风寒、暑湿等邪气侵犯脾胃,同样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发呕吐。

腹痛:

寒邪作祟,气血不畅


从中医角度来看,寒邪客胃是常见因素,冷饮过量或腹部受凉,寒邪凝滞气血,引发腹痛;饮食积滞也会导致腹痛,食物积滞肠胃,阻滞气机,不通则痛;还有些孩子本身脾胃虚弱,稍有饮食不慎或劳累,就容易腹痛。

[attach]5049175[/attach]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饮食不节制、过寒过多,对儿童健康影响很大,极易造成孩子出现上述表现,甚至三种病症都出现,家长们需要提前做好观察。

一是观察孩子的舌苔
二是闻闻孩子的口气
三是关注孩子的大便
如果有厚厚一层舌苔、说话时口气臭、大便两天以上不拉或大便特别臭,只要孩子表现出其中之一,那就要抓紧管住孩子的嘴巴。俗话说,病从口入,入口食物的数量、温度、质量都决定了孩子后期会不会出现身体不适。若孩子已出现不适,试试这些中医特色方法,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推拿按摩


针对发热:

开“天门”穴位(眉心推至发际)能疏风解表、开窍醒神;


推“坎宫”穴位(眉头推至眉梢)可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揉“太阳”穴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能够疏风解表、清热明目;

清天河水(前臂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的作用。

针对呕吐:
可以揉“板门”穴位(手掌大鱼际平面),能健脾和胃、消食止呕;

清补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横纹推向“板门”(手掌大鱼际根部的横纹推向板门穴),能降逆止呕。

针对腹痛:

可以揉“一窝风”穴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摩腹(以手掌在腹部做环形摩动);

揉“足三里”穴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

可以温中行气、止痛散寒。

温馨提示:每个手法操作5~10分钟,每天1~2次,操作时手法要轻柔。

艾灸驱寒

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呕吐,艾灸神阙(肚脐)、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足三里等穴位效果很好。每次艾灸10~5分钟,每周2~3次,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之根蒂,艾灸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艾灸能和胃健脾、降逆止呕;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之一,艾灸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中医小妙招

对于吃冷饮、受寒造成的呕吐,可以用新鲜的生姜切片敷于肚脐,或者生姜与橘皮切片切丝煮水少量多次温服。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推荐山药粥、芡实糕等健脾食物,每餐七分饱最佳。  

中医讲究“治未病”

预防远胜于治疗

家长们可以

从饮食、作息、运动方面

为孩子的新学期筑起健康屏障!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健康江苏


作者: 骑着蜗牛去赶集    时间: 2025-2-20 11:30
中医讲究“治未病”,预防远胜于治疗
作者: 天使的泪    时间: 2025-2-20 12:17
今天正好一个同学妈妈拍了一张早上的舌苔看她症状,平,无舌苔,有齿痕。有裂纹。
作者: 百事通    时间: 2025-2-22 14:15
天使的泪 发表于 2025-2-20 12:17
今天正好一个同学妈妈拍了一张早上的舌苔看她症状,平,无舌苔,有齿痕。有裂纹。

你懂中医?
作者: 早起的兔子    时间: 2025-2-23 14:23





欢迎光临 丹阳翼网 (https://bbs.2123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