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课题组在京发布了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
2024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
发展指数排名出炉
镇江位列全国第44位
比2023年上升了9位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是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支持的重要成果。
报告构建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对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全面剖析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的现状与趋势,全景展示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聚焦城市新质生产力培育这一关键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镇江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
壮大新动能
融入一体化、争创新优势
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
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
产业重要节点城市
▼▼▼▼▼
镇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镇江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提出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镇江新成立市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3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0家,新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2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7家。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高层次领军人才217人。全市新荣获省科学技术项目奖29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7%。
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镇江选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和氢能三大未来产业展开先期布局,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镇江参与建设的长三角大飞机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镇江突出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全年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61.3亿元,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车间)45家、省级以上5G工厂8家,7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7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名单。
除此之外
近期,市委、市政府印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坚持以
创新引领产业强市为出发点
既有原有政策的优化完善
也有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创新内容
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
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此次发布的《政策措施》共包括优化创新机制、建强平台载体、激发企业动力、推动成果转化、强化要素保障五个部分,旨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建设,打造在特色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新高地。
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科技体制改革举措更实,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政策措施》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在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许可方式改革等。进一步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激励、消除卡点、打通堵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更大,彰显“真金白银”的决心。《政策措施》精准发力,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鼓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从支持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到顶尖人才引进,从重大科技专项资助到基础研究经费补贴,政策实现了资金支持的全覆盖、分层次、多维度。
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政策措施》围绕创新机制、平台载体、企业主体、成果转化、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的创新生态体系。通过进一步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政策支持。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对符合条件的投资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强化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机制,为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撑腰鼓劲,营造更加宽容、开放的创新环境。
镇江全力推进科技指标争先进位
奋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
多作科技贡献
来源:镇江发布
欢迎光临 丹阳翼网 (https://bbs.21230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