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H% P* f d# k尽管如此,弹劾苏东坡的上书从没中断过。政敌没办法从他的政绩上找到把柄,就拿着他的诗词做文章,动辄向皇上打小报告。$ ]9 ?7 e2 v- u" J. x, [
( a q+ h J- c4 D, r* Y8 W
苏东坡受不了,再次离开京城,出京前,好心的老臣文彦博前来送行,劝他不要再写诗了。苏东坡闻言大笑,答道:是啊,我若写诗,我知道会有好多人准备作注疏呢。 ! a- _! \! i2 ?5 L/ h1 P3 M* h4 d1 R6 P
尽管如此,苏东坡的太平日子也仅仅持续了五年,五年之后,他再次被贬到英州(今广东英德),人还没到英州,路上又被降职三次,改派到了广东惠州。 # A8 l4 K. G* N+ \& {1 A 1 c( [$ S, q) R% t, i1 f$ F/ D你看,他经历的是怎样的人生?!曾经在八个月内连升三级,又再被贬的路上连降三次职务。 3 n/ U3 }& D( K1 l+ m7 c2 S b , Q3 | n2 F3 K8 K, d苏东坡交游广阔,素来以与士农工商各色人等谈天为乐,到惠州不过三年,便「鸡犬识东坡」。- H; w; Z5 {" v
9 h2 z. r% n! v. c) }+ c他居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当地百姓对他既敬重又喜爱,兴致一起来,苏东坡又写了首诗,「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说自己在条件恶劣的岭南地区,意外地可以睡上踏实的好觉,实在可贵,连道士敲钟都是轻轻的。1 m( f4 [' z9 G, q* |, R; a! P' f, y7 w
5 ]0 |' ^1 z: O6 X8 i$ K+ o
据说这首诗三天就传到京城,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交通工具,三天时间就能够传到千里之外,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喜爱成度。但不幸的是,当时的权臣章惇看后,他冷笑道:苏轼竟如此快活?( a' A$ V" O)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