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翼网

标题: 丹阳这位传奇老人,为办学卖掉上海3000亩地! [打印本页]

作者: 沐沐panda    时间: 2019-10-23 13:43
标题: 丹阳这位传奇老人,为办学卖掉上海3000亩地!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起云涌,形势骤变。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救亡图存贡献力量,这些传奇人物推动着中国在时代的角逐中艰难前进。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位充满悲情的人物,他将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却怀着失落走向终结;他就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

马相伯,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字相伯,祖籍江苏丹阳,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生于丹阳马家村的一户天主教徒家庭。马相伯从小便在私塾学习知识,十一岁时毅然外出求学。他独自一人来到上海,也正是因为在上海的求学经历,使他的人生境界得到巨大的升华。上海滩,是列强在华的聚集地,那里存在着多个国家的使馆和租界,同时上海也是中国最能了解外部世界的地方。马相伯在上海求学期间,接触到许多先进知识与理念,也体会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从那时起,他的内心便种下了一颗渴望以教育改变中国的种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六十岁的马相伯毅然将名下3000亩田产全部捐献,筹办“中西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马相伯又将教学规模扩大,创办震旦学院,之后改名震旦大学。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取“震旦”一名寄托着“日出东方,前途无量”的美好愿景。马相伯希望,这所学校能为国家建设提供有用之才,为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震旦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虽然震旦大学主要由马相伯一人出资创办,但是学校教务由法国耶稣会负责,这样就使得学校课程安排上存在大量西方神学课。马相伯的本意,是希望学生们学习实用的格物知识,挽救中国并改变中国的命运,耶稣会教士们的课程安排与马相伯的教学理念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不久,马相伯与耶稣会展开激烈交锋,由于耶稣会寸步不让,马相伯只能无奈地从刚创办两年的学堂退出。令人欣慰的是,诸多学生都支持马相伯,纷纷以退学的方式为他助威。

马相伯虽然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学院,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依旧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不久,他又筹办了另一所大学,这就是著名的复旦公学(后改名复旦大学)。这一次,他吸取了此前教训,亲自出任公学校长以管理校务。马相伯本人精通英、法等八国语言,还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神学博士,所以他在校时也经常亲自教授学生,复旦大学搬迁时,马相伯在此慷慨解囊,为学校的搬迁工作出钱出力。由于马相伯在当时威望崇高,孙中山还专门邀请他做第一任南京市长。

日军全面侵华后,我国民众处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各界人士为抗战积极贡献力量。九十五岁高龄的马相伯也走上街头,摆街摊出售字画,将辛苦筹集来的十万余元全部捐献给抗战事业。随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战局日益恶化,马相伯不得不前往越南避祸。虽然身在异乡,但他心在中国,时时刻刻关系祖国的情况,国民政府亲赞其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晚年时,马相伯经常叹息自己没为国家做出什么大贡献,最后还离开祖国流落异乡。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的一生走到了终点。弥留之际,他忧伤地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其中的辛酸、失望、沮丧,无疑令人心生惆怅。一位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却依然为中国的残破局面忧心,并为自己没能改变国家而自责。对于自己这一生的作为,马相伯老人可能倍感失望,然而国人却都会铭记,近代历史上有一位无比高大的马相伯!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来源于微博:历史故事




作者: 彼得大帝    时间: 2019-10-23 13:53
复旦大学应对丹阳考生降分录取,特别是丹阳马氏家族考生
作者: 丹阳一瓦    时间: 2019-10-23 14:07
回报马老先生最好的方式是在丹阳办分校
作者: 150505874966    时间: 2019-10-23 14:31
值得我们崇敬
作者: 暖米饭团    时间: 2019-10-23 15:14
真正的大家!!!!!!
作者: 早秋雨    时间: 2019-10-23 15:31
我也建议在丹阳办复旦分校以回报马老校长,让丹阳人民记住马老是丹阳人,支持的点赞加关注!
作者: junwu2110    时间: 2019-10-23 15:33

作者: 兴云作雾    时间: 2019-10-23 15:44

作者: 江南独钓郎    时间: 2019-10-23 15:56
钱从哪里来?学历复旦认可吗?目前根本不可能。
作者: 江南独钓郎    时间: 2019-10-23 16:01
第四张老先生身后长髯者为沈钧儒。
作者: 林奇伯乐生活    时间: 2019-10-23 16:01
希望丹阳有更多的大学,国外有个100万人口的城市,有20座大学,令人惊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内在的教育知识程度
作者: 锁具中心    时间: 2019-10-23 16:03

作者: danyangyu    时间: 2019-10-23 16:33
我就知道一点,丹阳人都很重视教育,估计一直有这样的传统的
作者: 钱文静    时间: 2019-10-23 19:35
那时的中国很难被觉醒的,吃穿都是问题,何谈把教育第一?
作者: 1297    时间: 2019-10-23 20:06
胡桥不是有一个马相泊小学慢
作者: 路边的夹竹挑    时间: 2019-10-23 20:22
丹阳在教育教学是出了数位大家的
作者: 善现    时间: 2019-10-24 18:53
现在才知道复旦大学是丹阳人办的。以前天主堂(现在的金鹰)也叫相伯学校。
作者: 感恩的心    时间: 2019-10-25 08:26
致敬!
作者: 贾宝玊    时间: 2019-10-25 08:37
马相伯确实是丹阳的传奇。
作者: 游遍世界    时间: 2019-10-25 11:05
值得尊敬的教育大家!
作者: 忠言堂    时间: 2019-10-25 11:09
3000亩这桶金不容易,是怎么来的?
作者: yan01    时间: 2019-10-25 11:09

作者: aceelf    时间: 2019-10-27 10:24





欢迎光临 丹阳翼网 (https://bbs.2123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